五帝
2015-07-04

    “黃帝”,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首,華夏民族的共主,被尊爲中華“人文初祖”。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顓頊”(zhuan xu),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中華五帝之一。他即位後,大膽實施宗教改革,廢除家家祀天、人人祭神的習俗。同時改革圖騰祭官,以民事紀官。改革婚姻制度,教誨倫理綱常。通過改革,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誕生了家庭,分化了階級,形成了國家,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帝嚳”(kù)公元前2480—前2345,“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他使人民免於洪水之患;他科學探索天象,物候變化規律,劃分四時節令,訂立節氣,促進社會生產發展。他的治國方略是:一要博愛於人,二要讓民獲利。強調以誠信、仁德使天下治。帝嚳作爲一代帝王,不僅能養性自律,大公無私,而且倡導誠信,明察善惡,爲歷代帝王所推崇,時至今日,仍有積極意義。


   “堯帝”,公元前2377—前2259年,即位以後,舉薦本族德才兼備的賢者,首先使族人能緊密團結,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績,區分高下,獎善罰惡,使政務井然有序;同時注意協調各個邦族間的關係,教育老百姓和睦相處,因而“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天下安寧,政治清明,世風祥和。


   “舜帝”,生卒年不詳,中華五帝之一。他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傳說他巡狩四方,整頓禮制,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慄,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鄰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鹹頌舜功。

祝好朋友笑口常開好彩來,好運常在事事順!


五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首,華夏民族的共主,被尊爲中華“人文初祖”。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顓頊”(zhuan xu),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中華五帝之一。他即位後,大膽實施宗教改革,廢除家家祀天、人人祭神的習俗。同時改革圖騰祭官,以民事紀官。改革婚姻制度,教誨倫理綱常。通過改革,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誕生了家庭,分化了階級,形成了國家,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帝嚳”(kù)公元前2480—前2345,“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他使人民免於洪水之患;他科學探索天象,物候變化規律,劃分四時節令,訂立節氣,促進社會生產發展。他的治國方略是:一要博愛於人,二要讓民獲利。強調以誠信、仁德使天下治。帝嚳作爲一代帝王,不僅能養性自律,大公無私,而且倡導誠信,明察善惡,爲歷代帝王所推崇,時至今日,仍有積極意義。


   “堯帝”,公元前2377—前2259年,即位以後,舉薦本族德才兼備的賢者,首先使族人能緊密團結,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績,區分高下,獎善罰惡,使政務井然有序;同時注意協調各個邦族間的關係,教育老百姓和睦相處,因而“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天下安寧,政治清明,世風祥和。


   “舜帝”,生卒年不詳,中華五帝之一。他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傳說他巡狩四方,整頓禮制,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慄,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鄰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鹹頌舜功。

祝好朋友笑口常開好彩來,好運常在事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