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英雄傳吳篇(二)
2015-07-04

〖歷史大講壇〗

孫權多謀擅決斷,公瑾妙計天下安。

江東古來多才俊,人傑地靈禮儀先。

程普驍勇世罕見,黃蓋威名青史傳,

保家衛國成大業,德才兼備仁者範。


〖孫權〗

   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生於下邳。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公元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爲一方諸侯。



〖周瑜〗

   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人。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賠了夫人又折兵〗

   孫權想取回荊州,周瑜獻計“假招親扣人質”。諸葛亮識破,安排趙雲陪伴前往,先拜會周瑜的岳父喬玄,喬玄說動吳國太在甘露寺見面,吳國太真的將孫尚香嫁給劉備。孫權與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小喬〗

   中國漢末三國時期的女性,喬公的次女,三國時期廬江郡皖縣人,東吳名將周瑜的夫人。傳說與其姊大喬均爲絕世美女。



〖魯肅〗

   字子敬,臨淮東城人。與周瑜交好,孫策經營江東,他與周瑜同歸之。周瑜死後,孫權任魯肅爲奮武校尉,代周瑜統兵,繼續維持與劉備的聯盟。魯肅死時,孫權親臨其葬,諸葛亮亦在蜀國爲他發哀。他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衛溫〗

   三國時東吳將領,曾任將軍職。公元230年,東吳皇帝孫權命他與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浮海求夷州、亶州。雖未找到亶州,卻在臺灣停留近一年。回來後,以“違詔無功”入獄被殺。此後臺灣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同大陸的聯繫逐漸密切,開始成爲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程普〗

   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東漢末年東吳的武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他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功勳卓著。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爲“程公”。


〖黃蓋〗

   字公覆,零陵泉陵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早年爲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黃蓋爲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



〖苦肉計〗

   在赤壁之戰中,爲了幫助周瑜早日打敗大兵壓境的曹操八十萬大軍,周瑜的部下黃蓋自告奮勇,使用了“苦肉計”,騙過了曹操派來的奸細蔣幹,並誘使曹操上當。最後使用詐降之計火燒曹營,打敗曹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從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周泰〗

   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國時期吳國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即成爲東吳的將領,曾經多次保護孫權免受敵軍的攻擊。後來孫權爲了表彰周泰爲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



〖甘寧〗

   字興霸,巴郡臨江人,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爲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身佩鈴鐺,衣着華麗,人稱錦帆賊。當地聞鈴響,即知道是甘寧出現。奪取船貨二十餘年,後停止搶劫,熟讀諸子。


〖淩統〗

   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凌操之子,少有名盛,爲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官至偏將軍。


〖陳武〗

   字文向,琅邪莒縣人,三國時吳國名將。他在漢末因戰亂客居江東,由孫權所設“招賢館”登用,從而開始輔佐孫權。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爲中郎將。



〖呂蒙〗

   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爲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士別三日〗

   呂蒙原是一介武夫,經孫權勸學後,漸有學識,魯肅稱之士別三日,“非復吳下阿蒙”。現以“士別三日”形容大有長進、煥然一新,即更刮目相待。這原是呂蒙回答魯肅的話,後以形容對人重視,另眼相待。


〖濡須口之戰〗

   公元223年9月,曹丕督三路大軍進攻東吳。吳將朱桓臨敵不懼,親自率部衆抵禦曹泰,適時發起迅猛反擊,焚燬曹營,曹泰戰敗,撤軍。朱桓趁勢反攻,斬常雕,俘王雙。魏軍臨陣被殺及淹死千餘人,對濡須城的進攻失敗。


祝好朋友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

三國 英雄傳吳篇(二)

〖歷史大講壇〗

孫權多謀擅決斷,公瑾妙計天下安。

江東古來多才俊,人傑地靈禮儀先。

程普驍勇世罕見,黃蓋威名青史傳,

保家衛國成大業,德才兼備仁者範。


〖孫權〗

   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生於下邳。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公元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爲一方諸侯。



〖周瑜〗

   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人。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賠了夫人又折兵〗

   孫權想取回荊州,周瑜獻計“假招親扣人質”。諸葛亮識破,安排趙雲陪伴前往,先拜會周瑜的岳父喬玄,喬玄說動吳國太在甘露寺見面,吳國太真的將孫尚香嫁給劉備。孫權與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小喬〗

   中國漢末三國時期的女性,喬公的次女,三國時期廬江郡皖縣人,東吳名將周瑜的夫人。傳說與其姊大喬均爲絕世美女。



〖魯肅〗

   字子敬,臨淮東城人。與周瑜交好,孫策經營江東,他與周瑜同歸之。周瑜死後,孫權任魯肅爲奮武校尉,代周瑜統兵,繼續維持與劉備的聯盟。魯肅死時,孫權親臨其葬,諸葛亮亦在蜀國爲他發哀。他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衛溫〗

   三國時東吳將領,曾任將軍職。公元230年,東吳皇帝孫權命他與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浮海求夷州、亶州。雖未找到亶州,卻在臺灣停留近一年。回來後,以“違詔無功”入獄被殺。此後臺灣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同大陸的聯繫逐漸密切,開始成爲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程普〗

   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東漢末年東吳的武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他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功勳卓著。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爲“程公”。


〖黃蓋〗

   字公覆,零陵泉陵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早年爲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黃蓋爲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



〖苦肉計〗

   在赤壁之戰中,爲了幫助周瑜早日打敗大兵壓境的曹操八十萬大軍,周瑜的部下黃蓋自告奮勇,使用了“苦肉計”,騙過了曹操派來的奸細蔣幹,並誘使曹操上當。最後使用詐降之計火燒曹營,打敗曹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從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周泰〗

   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國時期吳國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即成爲東吳的將領,曾經多次保護孫權免受敵軍的攻擊。後來孫權爲了表彰周泰爲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



〖甘寧〗

   字興霸,巴郡臨江人,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爲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身佩鈴鐺,衣着華麗,人稱錦帆賊。當地聞鈴響,即知道是甘寧出現。奪取船貨二十餘年,後停止搶劫,熟讀諸子。


〖淩統〗

   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凌操之子,少有名盛,爲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官至偏將軍。


〖陳武〗

   字文向,琅邪莒縣人,三國時吳國名將。他在漢末因戰亂客居江東,由孫權所設“招賢館”登用,從而開始輔佐孫權。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爲中郎將。



〖呂蒙〗

   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爲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士別三日〗

   呂蒙原是一介武夫,經孫權勸學後,漸有學識,魯肅稱之士別三日,“非復吳下阿蒙”。現以“士別三日”形容大有長進、煥然一新,即更刮目相待。這原是呂蒙回答魯肅的話,後以形容對人重視,另眼相待。


〖濡須口之戰〗

   公元223年9月,曹丕督三路大軍進攻東吳。吳將朱桓臨敵不懼,親自率部衆抵禦曹泰,適時發起迅猛反擊,焚燬曹營,曹泰戰敗,撤軍。朱桓趁勢反攻,斬常雕,俘王雙。魏軍臨陣被殺及淹死千餘人,對濡須城的進攻失敗。


祝好朋友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