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英雄傳吳篇(一)
2015-07-04

〖歷史大講壇〗

東南形勝多英傑,孫氏割據如釘楔。

三足鼎立有其一,皆因雄心永不滅。

孫堅孫策多壯烈,張紘張昭陽關迭,

浴血搏殺多苦戰,書香金戈夕陽斜。


〖東吳〗

   三國之一,爲孫權所建立,國號爲“吳”,史學界稱之爲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帝,共五十二年。


〖孫堅〗

   字文臺,漢族,吳郡富春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東漢末期地方軍閥,著名將領,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


〖孫策〗

   字伯符,吳郡富春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羣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綽號“小霸王”。爲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爲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大喬〗

   東漢末年,東吳世家喬公,家業豐實,與孫堅家爲世交,往來頻仍,相互支持結親。喬玄生有兩位出水芙蓉般美麗的女兒,皆有沉魚落雁之容,姐妹倆兒都知書達禮,通音律,曉詩文,尤其女紅一事更是名聞遐邇。後來喬家大姑娘(世稱大喬)嫁給了孫策。



〖太史慈〗

   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爲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爲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左慈〗

   道號烏角先生,東漢末年著名方士,少居天柱山,研習煉丹之術。《後漢書》說他少有神道。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載,左慈是葛玄之師。傳其《太清丹經》三卷,及《九鼎丹經》、《金液丹經》各一卷。曹植《辯道論》中說他擅長房中術。



〖張紘〗

   字子綱,廣陵人。東漢末年文學家、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張紘遂出仕爲官。後來,張紘被派遣至許都,任命侍御史。但孫權繼位時張紘又返回了江東,任長史之職。



〖張昭〗

   字子布。徐州彭城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東漢末年,張昭爲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爲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羣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徐琨〗

   東漢末年吳富春(今富陽縣)人,孫堅甥。少仕州郡,隨孫堅征伐有功,拜偏將軍。堅歿,隨孫策戰伐,功冠諸將,領丹陽太守,從督軍中郎將破廬江,封廣德侯,遷平虜將軍。後討黃祖,中箭身亡。



〖顧雍〗

   字元嘆,吳郡吳縣人。三國時吳國重臣、政治家。少時受學於蔡邕,弱冠即任合肥長,後轉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孫權領會稽太守,不到郡,以顧雍爲丞,行太守事,討平寇賊,安定郡縣。



〖陳武〗

   字子烈,廬江郡鬆滋縣人,東漢末年孫策、孫權部下的猛將。陳武年輕時儀表堂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因戰功封爲別部司馬,後來在孫權部下任職。由於陳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孫權,下至鄉里的敬愛。陳武又屢建戰功,每戰皆所向無前,封爲偏將軍。



〖韓當〗

   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韓當因爲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歷仕東吳三代國君,隨從其征伐四方,功勳卓著,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着重要影響。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稱號,封爵石城侯。



〖丁奉〗

   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要將領。年少時以驍勇爲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此後又於公元252年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



〖東興之戰〗

   公元252年十一月,魏出動15萬大軍,兵分三路,向東吳的東西兩個方向進擊。其中,東路軍以司馬昭爲都督,領兵7萬,直逼東興。東吳出兵4萬,迎擊向東興進攻的魏軍。魏軍戰敗。司馬昭因此戰的戰敗而被削去侯爵。



〖孫策平江東〗

   孫策平江東之戰是中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的一場戰爭,發生原因爲袁術多次失信於孫策,使孫策有自立門戶的方向,並以助袁術攻劉繇爲藉口,得到袁術派出的兵馬,在發生戰爭前,孫策擁有士兵五六千人,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孫策最後把在江東的諸割據勢力消滅,成功統一江東,爲日後孫權建立東吳作了基礎。



〖陽城之戰〗

   公元191年,袁術名義上的部下孫堅攻佔廢棄的都城洛陽後凱旋,捲入原爲討董盟友的二袁之間的私人恩怨。袁紹軍在周喁[1]帶領下最初對孫堅軍佔了上風,但爲孫堅反攻所敗。



〖曲阿之戰〗

   興平元年,孫策揮師進擊劉繇部將駐守的梅陵、湖熟、江乘,先後攻克並殲滅了劉繇佈防在曲阿外圍的守軍,迫使劉繇率兵出城決戰。孫策趁勢猛攻,劉繇大敗,逃往丹徒。孫策佔領曲阿,此戰,系孫策開創江東根據地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次戰役,爲以後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願錦繡河山非昔比,風流人物看今朝!


三國 英雄傳吳篇(一)

〖歷史大講壇〗

東南形勝多英傑,孫氏割據如釘楔。

三足鼎立有其一,皆因雄心永不滅。

孫堅孫策多壯烈,張紘張昭陽關迭,

浴血搏殺多苦戰,書香金戈夕陽斜。


〖東吳〗

   三國之一,爲孫權所建立,國號爲“吳”,史學界稱之爲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帝,共五十二年。


〖孫堅〗

   字文臺,漢族,吳郡富春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東漢末期地方軍閥,著名將領,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


〖孫策〗

   字伯符,吳郡富春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羣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綽號“小霸王”。爲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爲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大喬〗

   東漢末年,東吳世家喬公,家業豐實,與孫堅家爲世交,往來頻仍,相互支持結親。喬玄生有兩位出水芙蓉般美麗的女兒,皆有沉魚落雁之容,姐妹倆兒都知書達禮,通音律,曉詩文,尤其女紅一事更是名聞遐邇。後來喬家大姑娘(世稱大喬)嫁給了孫策。



〖太史慈〗

   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爲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爲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左慈〗

   道號烏角先生,東漢末年著名方士,少居天柱山,研習煉丹之術。《後漢書》說他少有神道。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載,左慈是葛玄之師。傳其《太清丹經》三卷,及《九鼎丹經》、《金液丹經》各一卷。曹植《辯道論》中說他擅長房中術。



〖張紘〗

   字子綱,廣陵人。東漢末年文學家、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張紘遂出仕爲官。後來,張紘被派遣至許都,任命侍御史。但孫權繼位時張紘又返回了江東,任長史之職。



〖張昭〗

   字子布。徐州彭城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東漢末年,張昭爲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爲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羣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徐琨〗

   東漢末年吳富春(今富陽縣)人,孫堅甥。少仕州郡,隨孫堅征伐有功,拜偏將軍。堅歿,隨孫策戰伐,功冠諸將,領丹陽太守,從督軍中郎將破廬江,封廣德侯,遷平虜將軍。後討黃祖,中箭身亡。



〖顧雍〗

   字元嘆,吳郡吳縣人。三國時吳國重臣、政治家。少時受學於蔡邕,弱冠即任合肥長,後轉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孫權領會稽太守,不到郡,以顧雍爲丞,行太守事,討平寇賊,安定郡縣。



〖陳武〗

   字子烈,廬江郡鬆滋縣人,東漢末年孫策、孫權部下的猛將。陳武年輕時儀表堂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因戰功封爲別部司馬,後來在孫權部下任職。由於陳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孫權,下至鄉里的敬愛。陳武又屢建戰功,每戰皆所向無前,封爲偏將軍。



〖韓當〗

   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韓當因爲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歷仕東吳三代國君,隨從其征伐四方,功勳卓著,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着重要影響。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稱號,封爵石城侯。



〖丁奉〗

   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要將領。年少時以驍勇爲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此後又於公元252年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



〖東興之戰〗

   公元252年十一月,魏出動15萬大軍,兵分三路,向東吳的東西兩個方向進擊。其中,東路軍以司馬昭爲都督,領兵7萬,直逼東興。東吳出兵4萬,迎擊向東興進攻的魏軍。魏軍戰敗。司馬昭因此戰的戰敗而被削去侯爵。



〖孫策平江東〗

   孫策平江東之戰是中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的一場戰爭,發生原因爲袁術多次失信於孫策,使孫策有自立門戶的方向,並以助袁術攻劉繇爲藉口,得到袁術派出的兵馬,在發生戰爭前,孫策擁有士兵五六千人,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孫策最後把在江東的諸割據勢力消滅,成功統一江東,爲日後孫權建立東吳作了基礎。



〖陽城之戰〗

   公元191年,袁術名義上的部下孫堅攻佔廢棄的都城洛陽後凱旋,捲入原爲討董盟友的二袁之間的私人恩怨。袁紹軍在周喁[1]帶領下最初對孫堅軍佔了上風,但爲孫堅反攻所敗。



〖曲阿之戰〗

   興平元年,孫策揮師進擊劉繇部將駐守的梅陵、湖熟、江乘,先後攻克並殲滅了劉繇佈防在曲阿外圍的守軍,迫使劉繇率兵出城決戰。孫策趁勢猛攻,劉繇大敗,逃往丹徒。孫策佔領曲阿,此戰,系孫策開創江東根據地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次戰役,爲以後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願錦繡河山非昔比,風流人物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