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講堂〗
兩晉之後南北朝,英雄輩出風物好。
劉裕雄心雖難酬,三十六計真奇妙。
自毀長城終可惱,鮑照七言威名揚。
南朝水軍多雄壯,千里指南千秋少。
〖南北朝〗
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爲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爲南北朝。
〖劉裕〗
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縣綏輿裏,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裏,漢代楚元王劉交之後,南北朝時期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曾兩度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功勳卓著。後功高震主,篡晉自立,建立南朝宋政權。
〖劉裕北伐〗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着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公元404,劉裕起兵擊敗桓玄,控制東晉朝政。時北方賦役苛重,激起民衆強烈反抗。爲了晉朝的強大,劉裕決定興師北上。劉裕爲外揚聲威,遂掛帥北伐。
〖卻月陣〗
卻月陣是中國古代兵車戰法中的一種戰法。按照《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八》還記載,劉裕憑“卻月陣”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軍3萬多騎兵,顯示了強大的威力。現在的很多軍事愛好者一談及以步制騎的問題時,必言“卻月陣”之妙。但讓人不解的是,“卻月陣”就像曇花一現,雖然史書中記載詳細,但此役過後,再無人使用此陣。
〖檀道濟〗
南朝宋將領,祖籍高平金鄉,出生於京口。身出寒門,從軍20餘年,由士兵升至大將軍。檀道濟戎馬倥傯,戰績卓著。根據他多年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
〖三十六計〗
代表漢族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爲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爲: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自毀長城〗
宋國大將檀道濟,因爲名聲太高,左右部將又都驍勇善戰,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撥,把他騙到京城建康想除掉他。檀道濟被關進大牢,兩眼瞪得像火把一樣,又氣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大吼道:“你們這樣做是自毀你們的萬里長城啊!”人們常把自己削弱自己力量,自己挖自己牆腳的現象稱爲自毀長城。
〖鮑照〗
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量寫七言詩的文人,劉子頊作亂時,爲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著有《鮑參軍集》。
《世說新語》
又名《世語》,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從《世說新語》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爲風尚。
〖裴松之〗
南朝宋人,字世期,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後移居江南。著名史學家,爲《三國志》作注。與兒子裴駰、曾孫裴子野被稱爲史學三裴。
〖范曄〗
字蔚宗,順陽人,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衆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
〖祖沖之〗
字文遠,祖籍河北范陽遒縣,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祖沖之從小接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學習家傳的科學知識。青年時進入華林學省,從事學術活動。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圓周率,天文曆法和機械四方面。爲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千里船〗
祖沖之曾製造出一種“千里船”,這種船可以日行一百餘里。有關“千里船”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南齊書·祖沖之傳》中。書中記載:“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
〖指南車〗
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來指明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車輛行走,由車輪的轉動來帶動齒輪的轉動,再由齒輪的轉動來帶動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宋史對科學有一定扭曲,此史料有待考證。
〖大明曆〗
也稱“甲子元歷”。在曆法中,祖沖之首次引入了“歲差”的概念,從而使得曆法更加精確,是中國第二次較大的歷法改革。祖沖之之前,歷算家們一直認爲冬至點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這就使得曆法制訂從一開始就產生了誤差。爲此祖沖之把歲差概念引進曆法中之後,大大提高了曆法計算的精度。
〖圓周率〗
古書的記載只有《隋書·律曆志》中一段文字:“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爲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週二十二。”也就是說,祖沖之給出了圓周率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祝好朋友四時佳氣親仁裏,五色祥雲積善家!
〖歷史大講堂〗
兩晉之後南北朝,英雄輩出風物好。
劉裕雄心雖難酬,三十六計真奇妙。
自毀長城終可惱,鮑照七言威名揚。
南朝水軍多雄壯,千里指南千秋少。
〖南北朝〗
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爲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爲南北朝。
〖劉裕〗
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縣綏輿裏,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裏,漢代楚元王劉交之後,南北朝時期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曾兩度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功勳卓著。後功高震主,篡晉自立,建立南朝宋政權。
〖劉裕北伐〗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着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公元404,劉裕起兵擊敗桓玄,控制東晉朝政。時北方賦役苛重,激起民衆強烈反抗。爲了晉朝的強大,劉裕決定興師北上。劉裕爲外揚聲威,遂掛帥北伐。
〖卻月陣〗
卻月陣是中國古代兵車戰法中的一種戰法。按照《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八》還記載,劉裕憑“卻月陣”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軍3萬多騎兵,顯示了強大的威力。現在的很多軍事愛好者一談及以步制騎的問題時,必言“卻月陣”之妙。但讓人不解的是,“卻月陣”就像曇花一現,雖然史書中記載詳細,但此役過後,再無人使用此陣。
〖檀道濟〗
南朝宋將領,祖籍高平金鄉,出生於京口。身出寒門,從軍20餘年,由士兵升至大將軍。檀道濟戎馬倥傯,戰績卓著。根據他多年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
〖三十六計〗
代表漢族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爲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爲: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自毀長城〗
宋國大將檀道濟,因爲名聲太高,左右部將又都驍勇善戰,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撥,把他騙到京城建康想除掉他。檀道濟被關進大牢,兩眼瞪得像火把一樣,又氣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大吼道:“你們這樣做是自毀你們的萬里長城啊!”人們常把自己削弱自己力量,自己挖自己牆腳的現象稱爲自毀長城。
〖鮑照〗
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量寫七言詩的文人,劉子頊作亂時,爲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著有《鮑參軍集》。
《世說新語》
又名《世語》,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從《世說新語》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爲風尚。
〖裴松之〗
南朝宋人,字世期,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後移居江南。著名史學家,爲《三國志》作注。與兒子裴駰、曾孫裴子野被稱爲史學三裴。
〖范曄〗
字蔚宗,順陽人,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衆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
〖祖沖之〗
字文遠,祖籍河北范陽遒縣,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祖沖之從小接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學習家傳的科學知識。青年時進入華林學省,從事學術活動。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圓周率,天文曆法和機械四方面。爲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千里船〗
祖沖之曾製造出一種“千里船”,這種船可以日行一百餘里。有關“千里船”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南齊書·祖沖之傳》中。書中記載:“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
〖指南車〗
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來指明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車輛行走,由車輪的轉動來帶動齒輪的轉動,再由齒輪的轉動來帶動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宋史對科學有一定扭曲,此史料有待考證。
〖大明曆〗
也稱“甲子元歷”。在曆法中,祖沖之首次引入了“歲差”的概念,從而使得曆法更加精確,是中國第二次較大的歷法改革。祖沖之之前,歷算家們一直認爲冬至點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這就使得曆法制訂從一開始就產生了誤差。爲此祖沖之把歲差概念引進曆法中之後,大大提高了曆法計算的精度。
〖圓周率〗
古書的記載只有《隋書·律曆志》中一段文字:“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爲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週二十二。”也就是說,祖沖之給出了圓周率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祝好朋友四時佳氣親仁裏,五色祥雲積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