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
2015-06-27

〖歷史大講堂〗

江南自古好風光,國富景美山河暢。

英雄逐鹿王旗幻,宋亡之後有齊梁。

山中宰相名流芳,江郎才盡多思量。

昭明文選星光燦,畫龍點睛美名揚。


〖南朝齊〗

   南齊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僅有二十三年,爲蕭道成所建。以大齊爲國號,源於讖緯(chèn wěi)之說。《讖書》雲:“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宋”。


〖齊高帝〗

    蕭道成(427年―482年),字紹伯,小名鬥將,西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祖籍東海郡蘭陵縣(今屬山東省蘭陵縣),南北朝時期南齊開國皇帝,479年—482年在位,死後贈廟號爲世祖,諡號高皇帝。


〖南朝梁〗

    南梁(502年-557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四個朝代中的第三個朝代,由南齊宗室蕭衍取代齊朝稱帝,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國號爲梁。因爲皇帝姓蕭,又稱蕭梁。


〖梁武帝〗

   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梁朝的建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爲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陶弘景〗

   南朝齊、梁間道教思想家、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陶弘景精通道教,對醫學、歷算、地理都有所研究。在齊,曾拜左衛殿中將軍,公元492年,辭官隱居勾曲山。


〖山中宰相〗

    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屢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們稱他爲“山中宰相”。比喻隱居的高賢。梁武帝蕭衍在位時,常有朝廷的使者帶着皇帝的信件風塵僕僕地前往茅山,得了回書又急匆匆趕回,有時遇有重大事件,往來頻繁,前頭剛剛派人捧着詔書、敕告出發,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辦。


〖侯景〗

   侯景(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字萬景,北魏懷朔鎮鮮卑化羯人。梁武帝太清元年率部投降梁朝,駐守壽陽,公元5489月,侯景叛亂起兵進攻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爲皇帝。其後,江州刺史王僧辯、揚州刺史陳霸先先後發難,率領軍隊進攻侯景,侯景戰敗。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是中國歷史上南朝期間由諸侯王發起的禍國殃民的事件。指的是在公元5488月,侯景勾結京城守將蕭正德,舉兵謀反的事件。侯景原爲東魏大將,於元年547年率部投降南梁,駐守壽陽。反叛中侯景攻陷南梁都城建康,縱兵搶掠,危害江南。


〖鍾離之戰〗

   梁武帝討伐北魏期間,發生於西元507年,兩軍以鍾離城及其鄰近之邵陽洲爲主戰場的戰役,爲該次大規模北伐行動中具關鍵意義的一戰,亦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結果南梁獲得勝利,甚至因此倖免於可能亡國的危機。


〖江淹〗

   字文通,南朝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文章華著,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


〖江郎才盡〗

   某一天,江淹在園中涼亭午睡,迷濛中夢見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這裏己經很久了,是不是應該歸還給我了。”江淹一摸懷中,果然有枝筆,拿出一看,竟是枝五彩筆。於是,他就把這枝五彩筆還給了郭璞。誰知一覺醒來,這位曾寫出過不少峭拔蒼勁詩文的大才子,竟然文思全無,再也寫不出五彩繽紛的文章了。


《昭明文選》

   現存編選最早的漢族詩文總集,它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間、100多個作者、700餘篇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的,故稱《昭明文選》。



〖佛教〗

       南朝期間佛教鼎盛,據傳,宋代有寺院一千九百十三所,僧尼三萬六千人。齊代有寺院二千零十五所,僧尼三萬二千五百人。梁代有寺院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萬二千七百餘人。後梁有寺院一百零八所,僧尼三千二百人。


〖張僧繇〗

   中國南朝畫家,以善畫佛道著稱,亦兼善畫人物、肖像、花鳥、走獸、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繪製了大量壁畫,並曾奉命給當時各國諸王繪製肖像,能收到“對之如畫”的效果。


〖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爲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一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謝赫〗

   南朝齊、梁間畫家、繪畫理論家,善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爲我國最古的繪畫論著。評價了3世紀至4世紀的重要畫家。提出中國繪畫上的“六法”,成爲後世畫家、批評家、鑑賞家們所遵循的原則。


〖劉勰〗

   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辦定林寺。劉勰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龍〗

   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漢族文學理論專著。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爲基礎,兼採道家,認爲道是文學的本源,聖人是文人學習的楷模,“經書”是文章的典範。把作家創作個性的形成歸結爲“才”、“氣”、“學”、“習”四個方面。


願好朋友普淨福海除衆苦,廣說佛道悟羣生!

南朝

〖歷史大講堂〗

江南自古好風光,國富景美山河暢。

英雄逐鹿王旗幻,宋亡之後有齊梁。

山中宰相名流芳,江郎才盡多思量。

昭明文選星光燦,畫龍點睛美名揚。


〖南朝齊〗

   南齊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僅有二十三年,爲蕭道成所建。以大齊爲國號,源於讖緯(chèn wěi)之說。《讖書》雲:“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宋”。


〖齊高帝〗

    蕭道成(427年―482年),字紹伯,小名鬥將,西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祖籍東海郡蘭陵縣(今屬山東省蘭陵縣),南北朝時期南齊開國皇帝,479年—482年在位,死後贈廟號爲世祖,諡號高皇帝。


〖南朝梁〗

    南梁(502年-557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四個朝代中的第三個朝代,由南齊宗室蕭衍取代齊朝稱帝,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國號爲梁。因爲皇帝姓蕭,又稱蕭梁。


〖梁武帝〗

   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梁朝的建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爲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陶弘景〗

   南朝齊、梁間道教思想家、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陶弘景精通道教,對醫學、歷算、地理都有所研究。在齊,曾拜左衛殿中將軍,公元492年,辭官隱居勾曲山。


〖山中宰相〗

    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屢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們稱他爲“山中宰相”。比喻隱居的高賢。梁武帝蕭衍在位時,常有朝廷的使者帶着皇帝的信件風塵僕僕地前往茅山,得了回書又急匆匆趕回,有時遇有重大事件,往來頻繁,前頭剛剛派人捧着詔書、敕告出發,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辦。


〖侯景〗

   侯景(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字萬景,北魏懷朔鎮鮮卑化羯人。梁武帝太清元年率部投降梁朝,駐守壽陽,公元5489月,侯景叛亂起兵進攻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爲皇帝。其後,江州刺史王僧辯、揚州刺史陳霸先先後發難,率領軍隊進攻侯景,侯景戰敗。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是中國歷史上南朝期間由諸侯王發起的禍國殃民的事件。指的是在公元5488月,侯景勾結京城守將蕭正德,舉兵謀反的事件。侯景原爲東魏大將,於元年547年率部投降南梁,駐守壽陽。反叛中侯景攻陷南梁都城建康,縱兵搶掠,危害江南。


〖鍾離之戰〗

   梁武帝討伐北魏期間,發生於西元507年,兩軍以鍾離城及其鄰近之邵陽洲爲主戰場的戰役,爲該次大規模北伐行動中具關鍵意義的一戰,亦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結果南梁獲得勝利,甚至因此倖免於可能亡國的危機。


〖江淹〗

   字文通,南朝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文章華著,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


〖江郎才盡〗

   某一天,江淹在園中涼亭午睡,迷濛中夢見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這裏己經很久了,是不是應該歸還給我了。”江淹一摸懷中,果然有枝筆,拿出一看,竟是枝五彩筆。於是,他就把這枝五彩筆還給了郭璞。誰知一覺醒來,這位曾寫出過不少峭拔蒼勁詩文的大才子,竟然文思全無,再也寫不出五彩繽紛的文章了。


《昭明文選》

   現存編選最早的漢族詩文總集,它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間、100多個作者、700餘篇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的,故稱《昭明文選》。



〖佛教〗

       南朝期間佛教鼎盛,據傳,宋代有寺院一千九百十三所,僧尼三萬六千人。齊代有寺院二千零十五所,僧尼三萬二千五百人。梁代有寺院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萬二千七百餘人。後梁有寺院一百零八所,僧尼三千二百人。


〖張僧繇〗

   中國南朝畫家,以善畫佛道著稱,亦兼善畫人物、肖像、花鳥、走獸、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繪製了大量壁畫,並曾奉命給當時各國諸王繪製肖像,能收到“對之如畫”的效果。


〖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爲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一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謝赫〗

   南朝齊、梁間畫家、繪畫理論家,善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爲我國最古的繪畫論著。評價了3世紀至4世紀的重要畫家。提出中國繪畫上的“六法”,成爲後世畫家、批評家、鑑賞家們所遵循的原則。


〖劉勰〗

   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辦定林寺。劉勰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龍〗

   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漢族文學理論專著。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爲基礎,兼採道家,認爲道是文學的本源,聖人是文人學習的楷模,“經書”是文章的典範。把作家創作個性的形成歸結爲“才”、“氣”、“學”、“習”四個方面。


願好朋友普淨福海除衆苦,廣說佛道悟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