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講堂〗
北朝分裂草莽亂,東西對立誓不全。
武將百戰不畏死,文臣忠心敢錚言。
庾信文采星河燦,獨在異鄉常思源。
百戰黃沙覓生死,飲馬胡風塞外寒。
〖東魏〗
北朝的朝代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都鄴,以晉陽爲別都,高歡坐鎮晉陽遙控朝廷,有今河南汝南﹑江蘇徐州以北,河南洛陽以東的原北魏統治的東部地區,歷一帝,約十七年。公元550年,孝靜帝禪位於高歡之子,東魏滅亡。
〖西魏〗
北朝的朝代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爲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高歡〗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的奠基者。小字賀六渾。祖籍渤海蓨縣人。其子稱帝后,追尊爲太祖獻武帝。高歡的先祖因犯罪徙居懷朔鎮,世居北邊,生活習俗鮮卑化。東魏的建立,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宇文泰〗
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改革家、統帥。字黑泰,代郡武川人,鮮卑族,西魏王朝的實際建立者和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西魏禪周後,追尊爲文王,廟號太祖。
〖蘇綽〗
西魏大臣,字令綽,京兆武功人。年少即好學,博覽羣書,尤善算術,深得宇文泰信任,拜爲大行臺左丞,參與機密,助泰改革制度。曾創制計帳、戶籍等法,精簡冗員,設置屯田、鄉官,增加國家賦稅收入。
〖蘭陵王〗
高長恭,又名高孝瓘,驍勇善戰。因爲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衝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很快敵人被迫撤走。
〖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爲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源於邙山戰役。此戰中蘭陵王受命中軍將,領五百勇士攻入北周包圍圈內,使北齊軍隊反敗爲勝。在邙山之戰勝利後,北齊皇帝親到洛陽慰勞三軍,慶功會上能歌善舞的將士們以這場勝仗爲背景創作了歌頌蘭陵王的舞樂《蘭陵王入陣曲》。
〖邙山之戰〗
西宇文泰對東魏發動的戰役。公元543年2月,東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據虎牢叛變,宇文泰率軍接應。3月,兩軍在邙山決戰,西魏軍大敗。宇文泰在退兵之後,上表自貶,但魏帝元寶炬沒有接受。此戰之後,東魏乘勝追擊,收復虎牢,平定了北豫州和洛州。
〖玉璧之戰〗
高歡對西魏發動的戰役,旨在攻取戰略要地玉壁城,進而打開西進的道路。公元546年十月,高歡率重兵進攻玉壁城。西魏守將韋孝寬積極防守,東魏軍屢攻不下,傷亡慘重,高歡憂憤成疾。在五十日的苦戰之後,東魏軍撤退。
〖耿信〗
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爲建康令,率兵禦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554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
〖飲水思源〗
雖然北朝封庾信做大將軍,但是他卻很想回南朝,南朝也幾次向北朝討要庾信,但都沒有成功。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國和家鄉,他在《徵調曲》中寫道:“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八柱國〗
西魏時期受封的八位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分別爲: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楊堅岳父,李淵外祖父),侯莫陳崇。
〖府兵制〗
中國古代兵制之一,由宇文泰首創。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爲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爲西魏時期的文物,1981年出土於陝西省旬陽縣。高4.5釐米,寬4.35釐米。獨孤信印是一枚用煤精製作的印章,這枚印章是由26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組成的多面體,其中14個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規範的楷書陰文。現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祝好朋友五湖四海家家樂,萬紫千紅處處春!
〖歷史大講堂〗
北朝分裂草莽亂,東西對立誓不全。
武將百戰不畏死,文臣忠心敢錚言。
庾信文采星河燦,獨在異鄉常思源。
百戰黃沙覓生死,飲馬胡風塞外寒。
〖東魏〗
北朝的朝代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都鄴,以晉陽爲別都,高歡坐鎮晉陽遙控朝廷,有今河南汝南﹑江蘇徐州以北,河南洛陽以東的原北魏統治的東部地區,歷一帝,約十七年。公元550年,孝靜帝禪位於高歡之子,東魏滅亡。
〖西魏〗
北朝的朝代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爲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高歡〗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的奠基者。小字賀六渾。祖籍渤海蓨縣人。其子稱帝后,追尊爲太祖獻武帝。高歡的先祖因犯罪徙居懷朔鎮,世居北邊,生活習俗鮮卑化。東魏的建立,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宇文泰〗
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改革家、統帥。字黑泰,代郡武川人,鮮卑族,西魏王朝的實際建立者和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西魏禪周後,追尊爲文王,廟號太祖。
〖蘇綽〗
西魏大臣,字令綽,京兆武功人。年少即好學,博覽羣書,尤善算術,深得宇文泰信任,拜爲大行臺左丞,參與機密,助泰改革制度。曾創制計帳、戶籍等法,精簡冗員,設置屯田、鄉官,增加國家賦稅收入。
〖蘭陵王〗
高長恭,又名高孝瓘,驍勇善戰。因爲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衝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很快敵人被迫撤走。
〖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爲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源於邙山戰役。此戰中蘭陵王受命中軍將,領五百勇士攻入北周包圍圈內,使北齊軍隊反敗爲勝。在邙山之戰勝利後,北齊皇帝親到洛陽慰勞三軍,慶功會上能歌善舞的將士們以這場勝仗爲背景創作了歌頌蘭陵王的舞樂《蘭陵王入陣曲》。
〖邙山之戰〗
西宇文泰對東魏發動的戰役。公元543年2月,東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據虎牢叛變,宇文泰率軍接應。3月,兩軍在邙山決戰,西魏軍大敗。宇文泰在退兵之後,上表自貶,但魏帝元寶炬沒有接受。此戰之後,東魏乘勝追擊,收復虎牢,平定了北豫州和洛州。
〖玉璧之戰〗
高歡對西魏發動的戰役,旨在攻取戰略要地玉壁城,進而打開西進的道路。公元546年十月,高歡率重兵進攻玉壁城。西魏守將韋孝寬積極防守,東魏軍屢攻不下,傷亡慘重,高歡憂憤成疾。在五十日的苦戰之後,東魏軍撤退。
〖耿信〗
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爲建康令,率兵禦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554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
〖飲水思源〗
雖然北朝封庾信做大將軍,但是他卻很想回南朝,南朝也幾次向北朝討要庾信,但都沒有成功。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國和家鄉,他在《徵調曲》中寫道:“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八柱國〗
西魏時期受封的八位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分別爲: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楊堅岳父,李淵外祖父),侯莫陳崇。
〖府兵制〗
中國古代兵制之一,由宇文泰首創。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爲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爲西魏時期的文物,1981年出土於陝西省旬陽縣。高4.5釐米,寬4.35釐米。獨孤信印是一枚用煤精製作的印章,這枚印章是由26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組成的多面體,其中14個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規範的楷書陰文。現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祝好朋友五湖四海家家樂,萬紫千紅處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