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講堂〗
二世而亡隋楊廣,功罪千古爭論常。
科舉制度延國脈,三徵異域民夫忘。
運河波濤興盛唐,趙州橋旁論隋殤。
水能覆舟切莫忘,瓦崗軍起山河蕩。
〖隋煬帝楊廣〗
隋朝第二位皇帝。生於隋京師大興,公元 604年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開創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因爲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
〖科舉制度〗
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三個顯著的特點。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
〖三徵高句麗〗
隋與高句麗的戰爭發生在598年至614年。高句麗多次成功抵禦隋軍攻擊,隋軍損失慘重。最後高句麗嬰陽王請降並將逃到高句麗的斛斯政遣返,隋煬帝撤軍,隋國內出現隋末民變後滅亡;隋的屢次空前大規模進攻也打擊了高句麗國力。
〖收復琉球〗
大業三年,隋煬帝楊廣曾令羽騎尉朱寬入海求訪異俗,到達琉球。因言語不相通,抓住一人,取其布甲而還。次年,煬帝又派朱寬到琉球去招降,琉球不從。於是派遣賁郎將陳稜與朝請大夫張鎮周發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泛海擊琉球國。
〖燕雲十八騎〗
燕雲十八騎是隋靖邊侯率領的精銳騎兵,總共由十八個人組成,他們腰佩彎刀,臉戴面罩,頭蒙黑巾,只露雙眼,身披黑色長披風,腳踏胡人馬靴,馬靴配有匕首,衆人揹負大弓,每人負箭十八支,同時都配有清一色的圓月彎刀。燕雲十八騎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動。
〖宇文化及〗
祖上是匈奴人,姓破野頭。代郡武川人,家世官宦,皇帝姻親。父親宇文述,北周時襲父爵爲上柱國,封爲濮陽郡公,隋初爲右衛大將軍,因依附晉王楊廣,靠幫助楊廣奪取太子位而受寵,成爲朝中權貴。公元618年禁衛軍兵變,弒君隋煬帝。
〖張須陀〗
隋煬帝繼位,幷州總管、漢王楊諒因不滿其兄即位,遂於晉陽起兵反隋煬帝。張須陀又隨幷州道行軍總管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開府。後多次率軍平定各地的叛亂,威振華夏,被認爲是隋朝柱石。公元616年,張須陀爲瓦崗軍所敗,下馬戰死,時年五十二歲。
〖隋朝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始建於公元605年,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徵發幾百萬人,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爲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動用百餘萬民工挖通濟渠,連接黃河淮河,同年又用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接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
〖李春〗
李春是中國隋代著名的橋樑工匠,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就是他最偉大的傑作,這個濃縮了中華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橋樑,開創了中國橋樑建造的嶄新局面,爲中國橋樑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趙州橋〗
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劉焯〗
隋代天文學家。着力研習《九章算術》、《周髀》、《七曜曆書》等;還著有《稽極》10卷,《曆書》10卷。提出新法,編有《皇極曆》,在曆法中首次考慮太陽視差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用三次差內插法來計算日月視差運動速度,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月食的起運時刻。這是中國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
〖《諸病源候總論》〗
該書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專述病源和證候的書,書中雖沒有記載治法和方藥,卻有很強的資料價值,爲醫者的案頭常備用書。書中記載了“疥蟲”是疥疤的病源,它藏在溼疥的膿疤中,可用針頭挑得,形似水中的蝸牛,其觀察十分細膩,也是病因學說在形態學上的一大進步。
〖展子虔〗
北周末隋初畫家傑出畫家,漢族,渤海人。他是現在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據着重要位置。擅畫車馬人物、亭臺樓閣、山水樹石,幾無所不能,人物描法細緻,以色景染面部;畫馬入神,立馬有足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之勢。
〖遊春圖〗
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該畫用青綠重着色法畫貴族春遊的情景,用筆細勁有力,設色濃麗鮮明。圖中的山水“空勾無皴”,但遠山上以花青作苔點,已開點苔的先聲。人馬體小若豆,但刻劃一絲不苟。此畫已脫離了爲山水爲人物畫背景的地位,獨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獨立山水畫的面貌。
〖瓦崗寨起義〗
隋煬帝驕奢淫逸,荒廢朝政,窮兵黷武,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公元613年,韋城人翟讓便帶領一支起義軍在此舉兵興事,號稱瓦崗軍。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終使腐朽的隋王朝灰飛煙滅,作爲隋末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瓦崗軍的作用不可忽略。
祝好朋友財如曉日騰雲起,利似春潮帶雨來!
〖歷史大講堂〗
二世而亡隋楊廣,功罪千古爭論常。
科舉制度延國脈,三徵異域民夫忘。
運河波濤興盛唐,趙州橋旁論隋殤。
水能覆舟切莫忘,瓦崗軍起山河蕩。
〖隋煬帝楊廣〗
隋朝第二位皇帝。生於隋京師大興,公元 604年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開創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因爲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
〖科舉制度〗
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三個顯著的特點。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
〖三徵高句麗〗
隋與高句麗的戰爭發生在598年至614年。高句麗多次成功抵禦隋軍攻擊,隋軍損失慘重。最後高句麗嬰陽王請降並將逃到高句麗的斛斯政遣返,隋煬帝撤軍,隋國內出現隋末民變後滅亡;隋的屢次空前大規模進攻也打擊了高句麗國力。
〖收復琉球〗
大業三年,隋煬帝楊廣曾令羽騎尉朱寬入海求訪異俗,到達琉球。因言語不相通,抓住一人,取其布甲而還。次年,煬帝又派朱寬到琉球去招降,琉球不從。於是派遣賁郎將陳稜與朝請大夫張鎮周發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泛海擊琉球國。
〖燕雲十八騎〗
燕雲十八騎是隋靖邊侯率領的精銳騎兵,總共由十八個人組成,他們腰佩彎刀,臉戴面罩,頭蒙黑巾,只露雙眼,身披黑色長披風,腳踏胡人馬靴,馬靴配有匕首,衆人揹負大弓,每人負箭十八支,同時都配有清一色的圓月彎刀。燕雲十八騎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動。
〖宇文化及〗
祖上是匈奴人,姓破野頭。代郡武川人,家世官宦,皇帝姻親。父親宇文述,北周時襲父爵爲上柱國,封爲濮陽郡公,隋初爲右衛大將軍,因依附晉王楊廣,靠幫助楊廣奪取太子位而受寵,成爲朝中權貴。公元618年禁衛軍兵變,弒君隋煬帝。
〖張須陀〗
隋煬帝繼位,幷州總管、漢王楊諒因不滿其兄即位,遂於晉陽起兵反隋煬帝。張須陀又隨幷州道行軍總管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開府。後多次率軍平定各地的叛亂,威振華夏,被認爲是隋朝柱石。公元616年,張須陀爲瓦崗軍所敗,下馬戰死,時年五十二歲。
〖隋朝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始建於公元605年,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徵發幾百萬人,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爲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動用百餘萬民工挖通濟渠,連接黃河淮河,同年又用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接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
〖李春〗
李春是中國隋代著名的橋樑工匠,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就是他最偉大的傑作,這個濃縮了中華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橋樑,開創了中國橋樑建造的嶄新局面,爲中國橋樑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趙州橋〗
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劉焯〗
隋代天文學家。着力研習《九章算術》、《周髀》、《七曜曆書》等;還著有《稽極》10卷,《曆書》10卷。提出新法,編有《皇極曆》,在曆法中首次考慮太陽視差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用三次差內插法來計算日月視差運動速度,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月食的起運時刻。這是中國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
〖《諸病源候總論》〗
該書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專述病源和證候的書,書中雖沒有記載治法和方藥,卻有很強的資料價值,爲醫者的案頭常備用書。書中記載了“疥蟲”是疥疤的病源,它藏在溼疥的膿疤中,可用針頭挑得,形似水中的蝸牛,其觀察十分細膩,也是病因學說在形態學上的一大進步。
〖展子虔〗
北周末隋初畫家傑出畫家,漢族,渤海人。他是現在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據着重要位置。擅畫車馬人物、亭臺樓閣、山水樹石,幾無所不能,人物描法細緻,以色景染面部;畫馬入神,立馬有足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之勢。
〖遊春圖〗
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該畫用青綠重着色法畫貴族春遊的情景,用筆細勁有力,設色濃麗鮮明。圖中的山水“空勾無皴”,但遠山上以花青作苔點,已開點苔的先聲。人馬體小若豆,但刻劃一絲不苟。此畫已脫離了爲山水爲人物畫背景的地位,獨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獨立山水畫的面貌。
〖瓦崗寨起義〗
隋煬帝驕奢淫逸,荒廢朝政,窮兵黷武,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公元613年,韋城人翟讓便帶領一支起義軍在此舉兵興事,號稱瓦崗軍。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終使腐朽的隋王朝灰飛煙滅,作爲隋末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瓦崗軍的作用不可忽略。
祝好朋友財如曉日騰雲起,利似春潮帶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