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運動是萬能的健康處方
2017-01-25

如果有一個萬能處方能降低血壓、血糖、體重和血脂,改善睡眠質量和心臟健康,甚至可以預防和治療40餘種慢性疾病,你是否願意試一試?其實,已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證實了這個處方的存在,那就是“運動”。2007年11月,美國運動醫學會和美國醫學會還正式提出“運動是良醫”的理念。近日,《生命時報》記者就此話題專訪了美國國家推廣體能活動聯盟首任主席、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運動科學、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教授斯蒂文·N·布萊爾(以下簡稱布萊爾)。

《生命時報》:“運動是良醫”在美國已深入人心,能否詳細談談運動究竟能給健康帶來哪些好處?


布萊爾:“運動是良醫”項目已開始進入美國的醫療系統,成爲醫生的處方之一。該項目倡議人們對體育活動進行記錄,作爲就診的參考。並呼籲醫生爲病人診斷時,審查和評估其運動情況,爲他們開“運動處方”,提供鍛鍊計劃或將病人推薦給有資質的健身專家,這樣病人就能及時瞭解到適合他個人的運動計劃。


運動能爲身體帶來諸多好處。首先,利於疾病康復。多項相關研究已經證實,合理運動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包括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甚至癌症在內的40餘種慢性疾病。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門發表的《美國人運動指南》認爲,每週進行至少2.5小時中等強度的運動,長期堅持具有延年益壽、改善睡眠等多種好處。其次,運動能提升人的情緒,消除壓力。身體一旦動起來,大腦就開始釋放包括內啡肽在內的多種激素,能有效改善情緒和抑鬱,緩解精神壓力。再次,運動能使注意力更集中,工作更高效。運動後,大腦中血流量增加,細胞警覺度會提高。此外,運動還能夠加速新陳代謝、讓人充滿活力等。


《生命時報》:運動不足現已成爲健康的頭號威脅,那缺乏運動又會對健康帶來哪些危害?


布萊爾:居民運動量下滑與便利的現代化環境有關。現在,騎車或走路上學的孩子已大大減少。而且,一部分人確實不瞭解運動的好處,或不知道怎樣進行合適的鍛鍊。還有一些人雖然已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但缺少動力,難以堅持。據統計,全球每年因運動不足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530萬人,可以說,運動不足已經成爲21世紀影響人們健康最大的問題。


《生命時報》:近些年,中國一直在幫助國民多運動,美國在這方面有什麼值得借鑑的經驗嗎?



布萊爾:我們也在想能讓人們更加積極地加入到運動中去的各種舉措,比如從教育入手,培養孩子們熱愛運動的習慣;培養更多健康與衛生領域專家;美國運動醫學會在其網站上公佈了《“運動是良醫”指南》,列舉了若干種疾病的運動處方;公司發動員工重視健康管理,開展一些促進運動的項目;同時,政府也出臺相應的措施,讓人們更容易接觸到運動項目,比如購置健身器材,發動騎自行車、跑步等活動。


《生命時報》:作爲美國權威“體育鍛煉指導手冊”的撰寫者之一,能否給普通人提些運動建議?


布萊爾:最好的運動就是你正在進行、真心喜歡、能夠堅持的那個。對我來說就是走路。在我70歲生日時,我給自己買了個計步器,並設立了每年走5000公里的目標。現在我76歲了,過去的5年裏,我每年都能達標。但人和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因此,運動強度也應有差別,要參考自己的心率或代謝量(運動時的代謝率與安靜時代謝率的比值)。此外,不同年齡羣有不同強度的健身指南,世衛組織專門制訂過《關於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分別針對5~17歲、18~64歲、65歲以上的三個年齡組給出了鍛鍊指導。


《生命時報》:社會支持有助於人們培養規律運動的好習慣,還有一項研究發現養狗的人運動會更多一些,您怎麼看?


布萊爾:沒錯,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人的意識和行爲方面有重要影響,鄰居、同事、愛人、寵物等都會給人社會支持。例如研究發現,養狗的人比沒養的人進行自主鍛鍊的機會多了69%,每週多走133分鐘。但沒養狗的人也不用擔心,我們身邊還有朋友、愛人等其他社會支持。建議缺乏運動動力的人,找一個自己身邊的、充滿活力的夥伴,通過身邊人的支持和帶動,能夠有效地促進運動習慣的養成和保持。


《生命時報》:您曾表示,運動的胖子比久坐不動的正常人更健康,這句話怎麼解釋?


布萊爾:我認爲,無論高矮胖瘦,年老還是年輕,都需要通過運動來保持健康。即使體重正常,目前看來身體狀況良好,缺乏運動仍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埋下疾病隱患。而另一方面,超重和肥胖的人可以通過運動抵消超重的負面作用,降低患病風險,這就是“健康肥胖”的概念。另外,必須強調一點,久坐不動對人有很大傷害,我工作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提醒自己站起來活動下。很多人一回家就想窩在沙發裏看電視,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沒動力站起來。我的建議是,電視裏一播放廣告,就提醒自己開始運動,經常站起來活動可以打斷久坐的危害。


《生命時報》:有人認爲,超重和肥胖與喫某種食物或飲料有關,因此只要不喫主食、不喝飲料就可以保持體重了,您怎麼看?


布萊爾:肥胖,是全球嚴重的流行病,更是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誘因。但如果把肥胖單純地歸罪於甜食或某種食物是片面的。我們通過飲食攝取能量,如果能量只進不出,就會在體內堆積,增加脂肪。因此,關鍵是找到多餘能量的出口———運動。我們通過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活動,把能量及時消耗出去,才能達到身體能量的平衡。當然,也不能忽視“管住嘴”,適量選擇食物是關鍵。做到喫動平衡,才能幫你保持健康的體重。


【保健】運動是萬能的健康處方

如果有一個萬能處方能降低血壓、血糖、體重和血脂,改善睡眠質量和心臟健康,甚至可以預防和治療40餘種慢性疾病,你是否願意試一試?其實,已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證實了這個處方的存在,那就是“運動”。2007年11月,美國運動醫學會和美國醫學會還正式提出“運動是良醫”的理念。近日,《生命時報》記者就此話題專訪了美國國家推廣體能活動聯盟首任主席、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運動科學、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教授斯蒂文·N·布萊爾(以下簡稱布萊爾)。

《生命時報》:“運動是良醫”在美國已深入人心,能否詳細談談運動究竟能給健康帶來哪些好處?


布萊爾:“運動是良醫”項目已開始進入美國的醫療系統,成爲醫生的處方之一。該項目倡議人們對體育活動進行記錄,作爲就診的參考。並呼籲醫生爲病人診斷時,審查和評估其運動情況,爲他們開“運動處方”,提供鍛鍊計劃或將病人推薦給有資質的健身專家,這樣病人就能及時瞭解到適合他個人的運動計劃。


運動能爲身體帶來諸多好處。首先,利於疾病康復。多項相關研究已經證實,合理運動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包括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甚至癌症在內的40餘種慢性疾病。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門發表的《美國人運動指南》認爲,每週進行至少2.5小時中等強度的運動,長期堅持具有延年益壽、改善睡眠等多種好處。其次,運動能提升人的情緒,消除壓力。身體一旦動起來,大腦就開始釋放包括內啡肽在內的多種激素,能有效改善情緒和抑鬱,緩解精神壓力。再次,運動能使注意力更集中,工作更高效。運動後,大腦中血流量增加,細胞警覺度會提高。此外,運動還能夠加速新陳代謝、讓人充滿活力等。


《生命時報》:運動不足現已成爲健康的頭號威脅,那缺乏運動又會對健康帶來哪些危害?


布萊爾:居民運動量下滑與便利的現代化環境有關。現在,騎車或走路上學的孩子已大大減少。而且,一部分人確實不瞭解運動的好處,或不知道怎樣進行合適的鍛鍊。還有一些人雖然已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但缺少動力,難以堅持。據統計,全球每年因運動不足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530萬人,可以說,運動不足已經成爲21世紀影響人們健康最大的問題。


《生命時報》:近些年,中國一直在幫助國民多運動,美國在這方面有什麼值得借鑑的經驗嗎?



布萊爾:我們也在想能讓人們更加積極地加入到運動中去的各種舉措,比如從教育入手,培養孩子們熱愛運動的習慣;培養更多健康與衛生領域專家;美國運動醫學會在其網站上公佈了《“運動是良醫”指南》,列舉了若干種疾病的運動處方;公司發動員工重視健康管理,開展一些促進運動的項目;同時,政府也出臺相應的措施,讓人們更容易接觸到運動項目,比如購置健身器材,發動騎自行車、跑步等活動。


《生命時報》:作爲美國權威“體育鍛煉指導手冊”的撰寫者之一,能否給普通人提些運動建議?


布萊爾:最好的運動就是你正在進行、真心喜歡、能夠堅持的那個。對我來說就是走路。在我70歲生日時,我給自己買了個計步器,並設立了每年走5000公里的目標。現在我76歲了,過去的5年裏,我每年都能達標。但人和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因此,運動強度也應有差別,要參考自己的心率或代謝量(運動時的代謝率與安靜時代謝率的比值)。此外,不同年齡羣有不同強度的健身指南,世衛組織專門制訂過《關於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分別針對5~17歲、18~64歲、65歲以上的三個年齡組給出了鍛鍊指導。


《生命時報》:社會支持有助於人們培養規律運動的好習慣,還有一項研究發現養狗的人運動會更多一些,您怎麼看?


布萊爾:沒錯,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人的意識和行爲方面有重要影響,鄰居、同事、愛人、寵物等都會給人社會支持。例如研究發現,養狗的人比沒養的人進行自主鍛鍊的機會多了69%,每週多走133分鐘。但沒養狗的人也不用擔心,我們身邊還有朋友、愛人等其他社會支持。建議缺乏運動動力的人,找一個自己身邊的、充滿活力的夥伴,通過身邊人的支持和帶動,能夠有效地促進運動習慣的養成和保持。


《生命時報》:您曾表示,運動的胖子比久坐不動的正常人更健康,這句話怎麼解釋?


布萊爾:我認爲,無論高矮胖瘦,年老還是年輕,都需要通過運動來保持健康。即使體重正常,目前看來身體狀況良好,缺乏運動仍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埋下疾病隱患。而另一方面,超重和肥胖的人可以通過運動抵消超重的負面作用,降低患病風險,這就是“健康肥胖”的概念。另外,必須強調一點,久坐不動對人有很大傷害,我工作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提醒自己站起來活動下。很多人一回家就想窩在沙發裏看電視,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沒動力站起來。我的建議是,電視裏一播放廣告,就提醒自己開始運動,經常站起來活動可以打斷久坐的危害。


《生命時報》:有人認爲,超重和肥胖與喫某種食物或飲料有關,因此只要不喫主食、不喝飲料就可以保持體重了,您怎麼看?


布萊爾:肥胖,是全球嚴重的流行病,更是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誘因。但如果把肥胖單純地歸罪於甜食或某種食物是片面的。我們通過飲食攝取能量,如果能量只進不出,就會在體內堆積,增加脂肪。因此,關鍵是找到多餘能量的出口———運動。我們通過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活動,把能量及時消耗出去,才能達到身體能量的平衡。當然,也不能忽視“管住嘴”,適量選擇食物是關鍵。做到喫動平衡,才能幫你保持健康的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