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晉商李安平(連載五)
2012-11-22

愛灑災區土地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舉國伸出援助之手。

時間倒退到當年5月22日上午8時,在四川成都軍區總醫院門診樓前,百餘名軍醫以軍人特有的方式,向一位來自山西的漢子和他的企業敬禮。

醫院院長曹勇大校緊緊握住這位山西漢子的手,代表災區人民,代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全體官兵,向山西長治人民在大災中表現出來的無私援助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這位漢子就是李安平,一個在大災中演繹大愛的當代晉商。

晨曦中,他隻身奔赴災區,成爲第一時間趕赴災區的山西人。

地震後的整個下午,李安平的頭近乎炸了。四川,這個與他有着生命牽掛的地方時時牽動着他的心。身在四川的46名年輕員工的生命安危成了堵在他心頭的一團棉絮。

那是一個難眠之夜。一遍遍地收看電視,一遍遍地上網瀏覽,都江堰、汶川、德陽、綿陽……那一個個鎖定的重災區都時時地揪着他的心。

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深夜,他撥通了司機的電話:早上到鄭州機場趕第一班航班,直奔四川。

晨曦中,他匆匆與妻子話別。路上,廣播中播放的一個又一個信息令他震驚,而無數次與機場聯繫所得到的信息卻令他沮喪:鄭州、太原飛往四川的航班全部關閉。焦急中,他決定取道重慶趕赴四川。登機前,他向重慶分公司發出指令:組織車輛和20頂帳篷待命。這時的他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區,一定要把自己的員工全部找到!

走出機場,他沒有二話,讓等候的大巴直接開赴成都。深夜,李安平一路顛簸走進成都。幾經周折,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員工。員工們沒有想到自己的董事長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區來看望大家,那種劫後餘生的驚喜,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當週圍的人們看到這位專程從山西趕來的老總時,流露出了無盡的欽佩。

李安平焦急地詢問了員工的情況,員工的安然無恙使他懸着的心放了下來。當他聽說自己的員工已主動參與到當地的抗震救災工作中後,他從心裏感到莫大的欣慰。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眼前出現的是一幕幕慘不忍睹的場景,不時傳來的是一個個悽慘的信息,使李安平剛剛平靜的心又翻騰起來。在成都市區的廣場上,他和員工擠在自帶的小帳篷裏,想到的卻是仍在廢墟中掙扎的生命。他的心中騰昇了一股強烈的衝動。天剛亮,他就向員工發出號召:到災區去!他的義無反顧,使在場的員工掉下了眼淚,大家異口同聲地發出了同一個吶喊:到災區去!風雨中,他加入救援大軍,他們成爲山西第一支進入災區進行救援的隊伍。

那是一種奔赴戰場的豪壯。餘震的晃動沒有動搖他們前行的信念,損毀的公路沒有擋住他們前行的步伐。在雨中,46歲的李安平與年輕人一樣徒步挺進。這是他粉碎性骨折以後走過的最長的道路,也是他平生走過的最艱難、最艱險的道路。這時,一直沒有聯繫到父親的女兒從國外給他發來一條短信,告訴他得知地震的消息後大家都很難過,希望父親給災區多捐點錢。他的女兒哪裏知道,她的父親早已踏上了抗震救災的征程。

歷經4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李安平和大家終於在當天下午來到距離都江堰市二三十公里的一個村鎮。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片廢墟,村裏1000餘戶人家除了一戶外,其餘的房屋全部坍塌,現場充斥着求救聲和哭喊聲。看到開進的救援隊伍,一位現場組織救援的指揮人員二話沒說,就將他們十幾個人分開編組。李安平被編到一個村民自救小組,組長是一個村委副主任。這時,沒有人用語言溝通,沒有人進行身份識別,他們忘記了勞累,忘記了悲痛,忘記了恐懼,忘記了飢餓,不約而同地朝着廢墟里伸出的一隻隻手跑去,循着廢墟中一聲聲微弱的呼喊跑去。用雙手刨開土,搬開磚頭,用木棍和鋼管擡起坍塌的預製板,在一個個狹小的夾縫中拯救着一個個生命。當一位50多歲的男子從廢墟中成功獲救後,緊緊地抓住大家的手。一聲輕輕的“謝謝了”,使李安平感到了心血的涌動。

從14日到第二天下午的24個小時裏,李安平和大家一樣,在緊張的搶救中度過。幾乎每半個小時就有兩次的餘震,使他們救援的危險性加大,但他們沒有絲毫的膽怯和退縮。夜幕降臨了,大家仍不知渴,不知餓,有的人遞上方便麪,胡亂啃幾口便繼續投入搶救。那是一種忘我戰鬥的場面,那裏有一種團結協作的精神。直到全村的整個搶救工作結束,大家才鬆了一口氣。一天間,李安平所在的小組共從廢墟中救出8人,其中5人獲得新生。

面對着一個個在疼痛中掙扎的生命,李安平想到了災區的醫療救助。職業的驅使,使他想到藥品將成爲災區的急需。在這個連自己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村鎮救援結束後,他迅速趕赴成都,開始了新的愛心歷程。

危急中,他伸出援手,成爲最及時向災區提供藥品援助的民營企業家。

15日下午,李安平走進成都解放軍總醫院。當醫院的負責人得知他是一位來自山西的藥品生產企業老總時,表現出了極大的驚訝。這是災後第一家走進醫院的醫藥企業,更是第一個從省外來到醫院的企業老總。醫院負責人告訴李安平,災後急需抗破傷風、抗感染和消炎藥品。李安平難以按捺自己的激動,他告訴這位負責人,他們企業生產的藥品中有注射用頭孢噻肟鈉和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完全可以用於臨牀救治。他當即給企業負責人打通電話,立即停止對經銷商供貨,同時加班加點生產這兩種藥品,隨時準備向災區發貨救援。他向醫院負責人表示,先期組織捐贈價值1000萬元藥品運送災區,只要災區需要,公司隨時提供。

李安平深知,早一分鐘將藥品運達災區,不知能減輕多少人的痛苦,不知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然而,這價值1000萬元的藥品相當於公司近一個月的產量。要在短短的時間運往災區,必須加班加點。災情就是命令。16日凌晨,李安平從成都繞道重慶,馬不停蹄地返回長治,迅速投入到藥品的組織工作中。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自己的藥送到災區,救助那些在痛苦中掙扎的病人。

在後來的兩三天時間裏,李安平幾乎沒有合過眼。從生產車間到藥品檢驗,從產品裝車到押送登機,他惟恐因爲一個環節的疏忽而拖延時間。5月20日和22日,滿載着一個企業家愛心和上黨老區深情厚意的藥品相繼從長治機場運往成都。當藥品運達四川后,李安平又和當地的工作人員在大雨滂沱中一道裝卸分發,迅速將藥品送往成都三六三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從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參與救援到第一時間爲災區捐獻急需藥品,李安平在巴蜀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循着這些足跡,我們看到的是山西民營企業家在大災中表現出來的無私奉獻精神、博大情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這對於李安平來說,只是一個特寫。在KOK娱乐集團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他始終把慈善捐贈、扶貧助困、興辦公益光彩事業等作爲一項持之以恆的責任。

李安平語:一個成功企業家不在於他創造了多少經濟效益,而在於他爲社會創造了多少財富。“KOK娱乐”不僅是KOK娱乐人的企業,更是社會的企業。爲此我們要把企業快速發展與帶動地方經濟繁榮緊密結合起來,要始終把回報國家,奉獻人民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連載五)


解讀晉商李安平(連載五)

愛灑災區土地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舉國伸出援助之手。

時間倒退到當年5月22日上午8時,在四川成都軍區總醫院門診樓前,百餘名軍醫以軍人特有的方式,向一位來自山西的漢子和他的企業敬禮。

醫院院長曹勇大校緊緊握住這位山西漢子的手,代表災區人民,代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全體官兵,向山西長治人民在大災中表現出來的無私援助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這位漢子就是李安平,一個在大災中演繹大愛的當代晉商。

晨曦中,他隻身奔赴災區,成爲第一時間趕赴災區的山西人。

地震後的整個下午,李安平的頭近乎炸了。四川,這個與他有着生命牽掛的地方時時牽動着他的心。身在四川的46名年輕員工的生命安危成了堵在他心頭的一團棉絮。

那是一個難眠之夜。一遍遍地收看電視,一遍遍地上網瀏覽,都江堰、汶川、德陽、綿陽……那一個個鎖定的重災區都時時地揪着他的心。

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深夜,他撥通了司機的電話:早上到鄭州機場趕第一班航班,直奔四川。

晨曦中,他匆匆與妻子話別。路上,廣播中播放的一個又一個信息令他震驚,而無數次與機場聯繫所得到的信息卻令他沮喪:鄭州、太原飛往四川的航班全部關閉。焦急中,他決定取道重慶趕赴四川。登機前,他向重慶分公司發出指令:組織車輛和20頂帳篷待命。這時的他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區,一定要把自己的員工全部找到!

走出機場,他沒有二話,讓等候的大巴直接開赴成都。深夜,李安平一路顛簸走進成都。幾經周折,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員工。員工們沒有想到自己的董事長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區來看望大家,那種劫後餘生的驚喜,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當週圍的人們看到這位專程從山西趕來的老總時,流露出了無盡的欽佩。

李安平焦急地詢問了員工的情況,員工的安然無恙使他懸着的心放了下來。當他聽說自己的員工已主動參與到當地的抗震救災工作中後,他從心裏感到莫大的欣慰。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眼前出現的是一幕幕慘不忍睹的場景,不時傳來的是一個個悽慘的信息,使李安平剛剛平靜的心又翻騰起來。在成都市區的廣場上,他和員工擠在自帶的小帳篷裏,想到的卻是仍在廢墟中掙扎的生命。他的心中騰昇了一股強烈的衝動。天剛亮,他就向員工發出號召:到災區去!他的義無反顧,使在場的員工掉下了眼淚,大家異口同聲地發出了同一個吶喊:到災區去!風雨中,他加入救援大軍,他們成爲山西第一支進入災區進行救援的隊伍。

那是一種奔赴戰場的豪壯。餘震的晃動沒有動搖他們前行的信念,損毀的公路沒有擋住他們前行的步伐。在雨中,46歲的李安平與年輕人一樣徒步挺進。這是他粉碎性骨折以後走過的最長的道路,也是他平生走過的最艱難、最艱險的道路。這時,一直沒有聯繫到父親的女兒從國外給他發來一條短信,告訴他得知地震的消息後大家都很難過,希望父親給災區多捐點錢。他的女兒哪裏知道,她的父親早已踏上了抗震救災的征程。

歷經4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李安平和大家終於在當天下午來到距離都江堰市二三十公里的一個村鎮。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片廢墟,村裏1000餘戶人家除了一戶外,其餘的房屋全部坍塌,現場充斥着求救聲和哭喊聲。看到開進的救援隊伍,一位現場組織救援的指揮人員二話沒說,就將他們十幾個人分開編組。李安平被編到一個村民自救小組,組長是一個村委副主任。這時,沒有人用語言溝通,沒有人進行身份識別,他們忘記了勞累,忘記了悲痛,忘記了恐懼,忘記了飢餓,不約而同地朝着廢墟里伸出的一隻隻手跑去,循着廢墟中一聲聲微弱的呼喊跑去。用雙手刨開土,搬開磚頭,用木棍和鋼管擡起坍塌的預製板,在一個個狹小的夾縫中拯救着一個個生命。當一位50多歲的男子從廢墟中成功獲救後,緊緊地抓住大家的手。一聲輕輕的“謝謝了”,使李安平感到了心血的涌動。

從14日到第二天下午的24個小時裏,李安平和大家一樣,在緊張的搶救中度過。幾乎每半個小時就有兩次的餘震,使他們救援的危險性加大,但他們沒有絲毫的膽怯和退縮。夜幕降臨了,大家仍不知渴,不知餓,有的人遞上方便麪,胡亂啃幾口便繼續投入搶救。那是一種忘我戰鬥的場面,那裏有一種團結協作的精神。直到全村的整個搶救工作結束,大家才鬆了一口氣。一天間,李安平所在的小組共從廢墟中救出8人,其中5人獲得新生。

面對着一個個在疼痛中掙扎的生命,李安平想到了災區的醫療救助。職業的驅使,使他想到藥品將成爲災區的急需。在這個連自己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村鎮救援結束後,他迅速趕赴成都,開始了新的愛心歷程。

危急中,他伸出援手,成爲最及時向災區提供藥品援助的民營企業家。

15日下午,李安平走進成都解放軍總醫院。當醫院的負責人得知他是一位來自山西的藥品生產企業老總時,表現出了極大的驚訝。這是災後第一家走進醫院的醫藥企業,更是第一個從省外來到醫院的企業老總。醫院負責人告訴李安平,災後急需抗破傷風、抗感染和消炎藥品。李安平難以按捺自己的激動,他告訴這位負責人,他們企業生產的藥品中有注射用頭孢噻肟鈉和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完全可以用於臨牀救治。他當即給企業負責人打通電話,立即停止對經銷商供貨,同時加班加點生產這兩種藥品,隨時準備向災區發貨救援。他向醫院負責人表示,先期組織捐贈價值1000萬元藥品運送災區,只要災區需要,公司隨時提供。

李安平深知,早一分鐘將藥品運達災區,不知能減輕多少人的痛苦,不知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然而,這價值1000萬元的藥品相當於公司近一個月的產量。要在短短的時間運往災區,必須加班加點。災情就是命令。16日凌晨,李安平從成都繞道重慶,馬不停蹄地返回長治,迅速投入到藥品的組織工作中。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自己的藥送到災區,救助那些在痛苦中掙扎的病人。

在後來的兩三天時間裏,李安平幾乎沒有合過眼。從生產車間到藥品檢驗,從產品裝車到押送登機,他惟恐因爲一個環節的疏忽而拖延時間。5月20日和22日,滿載着一個企業家愛心和上黨老區深情厚意的藥品相繼從長治機場運往成都。當藥品運達四川后,李安平又和當地的工作人員在大雨滂沱中一道裝卸分發,迅速將藥品送往成都三六三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從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參與救援到第一時間爲災區捐獻急需藥品,李安平在巴蜀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循着這些足跡,我們看到的是山西民營企業家在大災中表現出來的無私奉獻精神、博大情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這對於李安平來說,只是一個特寫。在KOK娱乐集團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他始終把慈善捐贈、扶貧助困、興辦公益光彩事業等作爲一項持之以恆的責任。

李安平語:一個成功企業家不在於他創造了多少經濟效益,而在於他爲社會創造了多少財富。“KOK娱乐”不僅是KOK娱乐人的企業,更是社會的企業。爲此我們要把企業快速發展與帶動地方經濟繁榮緊密結合起來,要始終把回報國家,奉獻人民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連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