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7月18日訊 近日,有媒體消息稱在即將啓動的下一輪醫保目錄更新工作中,或將作出歷史上最爲重大的調整,目錄中現有的OTC藥品品種或將全部退出。在討論新一輪醫保更新方案時,確實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但並未敲定會否實施,從整體來看,OTC產品退出醫保目錄應該是未來的一種探索方向。
看完上述消息,筆者心裏頓生疑惑:OTC市場藥品到底動了誰奶酪,或將招來全部退出醫保目錄的殺身之禍?倘若按上述消息發生, 將會對整個醫藥產業有哪些影響和鉅變呢?筆者簡單的略作分析。
OTC退出醫保是爲了讓醫保頂得住?
筆者經過數據 比對分析,發現其醫保目錄中屬於OTC市場屬性的產品:化學藥品200種,中成藥356種(具體明細見附件),國家醫保目錄的制定是根據當時的藥品由政府定價藥品目錄、臨牀用藥、藥品價格、醫保資金支付等條件遴選出來的,而OTC市場藥品則主要是從藥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角度出發來制定的。
兩者目錄的准入標準不同,遴選的原則不同,目錄側重點不同,但是其通用名和劑型則有可能相同;這必然導致了某一種通用名稱和劑型的藥品有可能既是OTC藥品,也是醫保目錄藥品,還可能是國家基本藥物的三重或二重性產品。
可以說,OTC市場藥品進入醫保目錄是“被動進入”,醫保目錄含有OTC市場藥品目錄是“無奈之舉”,所以,OTC市場藥品和醫保目錄二者之間藕斷絲連,打斷骨頭連着筋。
如今藥品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因此這也就意味着醫保目錄不再是簡單的增加新名單的問題了,而是要和醫療價格聯繫在一起,因此相關部門需要統籌考慮,結合我們李總理指示的“醫保要保住”方向,乾脆就拿“OTC市場藥品”進行開刀了?
筆者大膽的分析,某些專家是不是出於藥價放開了之後,擔心OTC市場藥品中屬於醫保目錄的藥品的價格無法管控,存在大幅漲價、調價而佔用醫保資金的情況發生;但是據筆者瞭解,患者在 OTC市場的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自我藥療購藥用的都是醫保卡中個人賬戶的醫保資金。
縱有上述情況發生,也不會對國家醫保統籌資金使用、佔用產生顯著性威脅,何況在藥品OTC市場充分市場化的今天,藥品價格競爭激烈,專家擔心的那種大幅漲價、調價應該屬於鮮有發生的情形,市場將逐步趨於理性和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
地震性震盪——OTC市場藥品或將全部退出醫保目錄之後
OTC市場藥品或將全部退出醫保目錄,就現有醫保目錄而言縮水至1595種, 這有點像要劃清界線,撇清關係的信號,筆者分析將對整個醫藥產業鏈產生震盪性顯著影響,面臨一系列不可逾越性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已經批准上市的OTC藥品,特別是在醫院銷售市場份額較大的部分產品的市場將會大大萎縮。比如,筆者瞭解到的一些家喻戶曉、醫療機構也享受美譽的婦科類的達克寧栓、軟膠囊、皮膚科的鹽酸特比萘芬、複方樟腦乳膏等系列產品都屬於OTC產品,都將是受到較大影響。
其原因是,醫保覆蓋面正逐步擴大,全民醫保時代即將到來。如果被退出醫保目錄,這對於擁有這些品種的要其來說不啻於是沉重打擊,其未來變得生死難料。未來企業將怎麼辦?需要重新市場規劃、戰略調整的核心?
而這種政策延續下去,將導致藥企從藥品研發、生產環節上,生產企業不再花資金投入進行藥品OTC市場的臨牀評估、評審、申報及產品營銷戰略上將不再會關注OTC市場藥品。
其次,如果OTC藥品退出醫保市場,那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新農合目錄等等各種國家基本制度或涉及醫保報銷的目錄中都面臨調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述這些基本藥物都屬於醫保報銷的範疇,如果醫保目錄做出調整,那麼,這些目錄也要重新遴選,並且還要將具有OTC標識的藥品拒之門外。
第三,對於某些藥企,目前受基藥限價和招投標政策的影響,很多在基藥目錄內但沒有中標,或企業不具備運作基藥市場能力的產品,也開始考慮向OTC轉化。那麼,本來招標市場玩不下去了,想轉戰OTC市場的,但是,現在OTC如果退出醫保的話,對廣大普藥企業來說,又少了一條活路啊!
第四,藥店,尤其是醫保定點藥店會暫時會面臨較大沖擊,爲了挽留住醫保顧客,以往銷售可以報銷的OTC他們必須進行產品更迭,其銷售品種和醫院品種相一致,但是,因爲銷售這些藥品必須要有處方,在監管日益趨嚴的情況,銷售此類藥品的風險將大大增強。如果被監管部門發現無處方銷售處方藥將面臨嚴厲查處。
最後,199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出:“國家建立並完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提出“增強人們自我保健、自我藥療的意識”。也將隨着OTC藥品不屬於醫保目錄,企業市場的不斷深化和發展,這一制度被逐漸終結和消亡。當初制定的目標實現也將遙遙無期。
結果,整個醫藥產業中的OTC市場份額出現顯著性萎縮。從今往後患者醫療報銷的藥品再無“OTC標識”的帽子,老百姓拿醫保卡上藥店無法購買自我藥療、自我保健的藥品............
建議:擴充醫保目錄 OTC市場藥品和醫保目錄共生互榮
國家應進一步擴充醫保目錄。統計顯示,我國國家醫保目錄中報銷產品個數佔可使用藥品品種個數的比例僅爲國際平均水品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說,國際上被納入保險的藥品品種大約在4000種左右。我國醫保品種數量太少,一方面,這讓創新藥品很難進入市場收回成本,阻礙了製藥行業創新;另一方面,實際上我國居民醫藥費開支自己支付的比例佔65%,而國家醫保支付只有35%。筆者認爲,我國患者自付費用佔醫療費用總支出的比例過高,這與發達國家12%的自付比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着較大差距。
國家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和完善國家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評審管理辦法,將臨牀市場藥品中符合藥品經濟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藥品遴選進入OTC市場藥品,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多元化的用藥、購藥、自我保健、自我藥療的需求。
結語:
無論藥品屬性是屬於OTC市場藥品,還是醫保目錄,筆者認爲不應該按其藥品本身的出身和身份被視爲異己,排除在應該和必須享受的國家政策與待遇之外,這是違背了國家制定OTC市場藥品和醫保目錄的原則與初衷:“藥品安全有效、臨牀療效好、廣泛使用,使用方便”。
爲了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減輕老百姓看病負擔的需要,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的認爲,現有OTC市場藥品某些不符合規定的個性因素,而否定OTC市場藥品在整個新醫改和老百姓用藥經濟安全、方便快捷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醫藥網7月18日訊 近日,有媒體消息稱在即將啓動的下一輪醫保目錄更新工作中,或將作出歷史上最爲重大的調整,目錄中現有的OTC藥品品種或將全部退出。在討論新一輪醫保更新方案時,確實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但並未敲定會否實施,從整體來看,OTC產品退出醫保目錄應該是未來的一種探索方向。
看完上述消息,筆者心裏頓生疑惑:OTC市場藥品到底動了誰奶酪,或將招來全部退出醫保目錄的殺身之禍?倘若按上述消息發生, 將會對整個醫藥產業有哪些影響和鉅變呢?筆者簡單的略作分析。
OTC退出醫保是爲了讓醫保頂得住?
筆者經過數據 比對分析,發現其醫保目錄中屬於OTC市場屬性的產品:化學藥品200種,中成藥356種(具體明細見附件),國家醫保目錄的制定是根據當時的藥品由政府定價藥品目錄、臨牀用藥、藥品價格、醫保資金支付等條件遴選出來的,而OTC市場藥品則主要是從藥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角度出發來制定的。
兩者目錄的准入標準不同,遴選的原則不同,目錄側重點不同,但是其通用名和劑型則有可能相同;這必然導致了某一種通用名稱和劑型的藥品有可能既是OTC藥品,也是醫保目錄藥品,還可能是國家基本藥物的三重或二重性產品。
可以說,OTC市場藥品進入醫保目錄是“被動進入”,醫保目錄含有OTC市場藥品目錄是“無奈之舉”,所以,OTC市場藥品和醫保目錄二者之間藕斷絲連,打斷骨頭連着筋。
如今藥品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因此這也就意味着醫保目錄不再是簡單的增加新名單的問題了,而是要和醫療價格聯繫在一起,因此相關部門需要統籌考慮,結合我們李總理指示的“醫保要保住”方向,乾脆就拿“OTC市場藥品”進行開刀了?
筆者大膽的分析,某些專家是不是出於藥價放開了之後,擔心OTC市場藥品中屬於醫保目錄的藥品的價格無法管控,存在大幅漲價、調價而佔用醫保資金的情況發生;但是據筆者瞭解,患者在 OTC市場的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自我藥療購藥用的都是醫保卡中個人賬戶的醫保資金。
縱有上述情況發生,也不會對國家醫保統籌資金使用、佔用產生顯著性威脅,何況在藥品OTC市場充分市場化的今天,藥品價格競爭激烈,專家擔心的那種大幅漲價、調價應該屬於鮮有發生的情形,市場將逐步趨於理性和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
地震性震盪——OTC市場藥品或將全部退出醫保目錄之後
OTC市場藥品或將全部退出醫保目錄,就現有醫保目錄而言縮水至1595種, 這有點像要劃清界線,撇清關係的信號,筆者分析將對整個醫藥產業鏈產生震盪性顯著影響,面臨一系列不可逾越性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已經批准上市的OTC藥品,特別是在醫院銷售市場份額較大的部分產品的市場將會大大萎縮。比如,筆者瞭解到的一些家喻戶曉、醫療機構也享受美譽的婦科類的達克寧栓、軟膠囊、皮膚科的鹽酸特比萘芬、複方樟腦乳膏等系列產品都屬於OTC產品,都將是受到較大影響。
其原因是,醫保覆蓋面正逐步擴大,全民醫保時代即將到來。如果被退出醫保目錄,這對於擁有這些品種的要其來說不啻於是沉重打擊,其未來變得生死難料。未來企業將怎麼辦?需要重新市場規劃、戰略調整的核心?
而這種政策延續下去,將導致藥企從藥品研發、生產環節上,生產企業不再花資金投入進行藥品OTC市場的臨牀評估、評審、申報及產品營銷戰略上將不再會關注OTC市場藥品。
其次,如果OTC藥品退出醫保市場,那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新農合目錄等等各種國家基本制度或涉及醫保報銷的目錄中都面臨調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述這些基本藥物都屬於醫保報銷的範疇,如果醫保目錄做出調整,那麼,這些目錄也要重新遴選,並且還要將具有OTC標識的藥品拒之門外。
第三,對於某些藥企,目前受基藥限價和招投標政策的影響,很多在基藥目錄內但沒有中標,或企業不具備運作基藥市場能力的產品,也開始考慮向OTC轉化。那麼,本來招標市場玩不下去了,想轉戰OTC市場的,但是,現在OTC如果退出醫保的話,對廣大普藥企業來說,又少了一條活路啊!
第四,藥店,尤其是醫保定點藥店會暫時會面臨較大沖擊,爲了挽留住醫保顧客,以往銷售可以報銷的OTC他們必須進行產品更迭,其銷售品種和醫院品種相一致,但是,因爲銷售這些藥品必須要有處方,在監管日益趨嚴的情況,銷售此類藥品的風險將大大增強。如果被監管部門發現無處方銷售處方藥將面臨嚴厲查處。
最後,199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出:“國家建立並完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提出“增強人們自我保健、自我藥療的意識”。也將隨着OTC藥品不屬於醫保目錄,企業市場的不斷深化和發展,這一制度被逐漸終結和消亡。當初制定的目標實現也將遙遙無期。
結果,整個醫藥產業中的OTC市場份額出現顯著性萎縮。從今往後患者醫療報銷的藥品再無“OTC標識”的帽子,老百姓拿醫保卡上藥店無法購買自我藥療、自我保健的藥品............
建議:擴充醫保目錄 OTC市場藥品和醫保目錄共生互榮
國家應進一步擴充醫保目錄。統計顯示,我國國家醫保目錄中報銷產品個數佔可使用藥品品種個數的比例僅爲國際平均水品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說,國際上被納入保險的藥品品種大約在4000種左右。我國醫保品種數量太少,一方面,這讓創新藥品很難進入市場收回成本,阻礙了製藥行業創新;另一方面,實際上我國居民醫藥費開支自己支付的比例佔65%,而國家醫保支付只有35%。筆者認爲,我國患者自付費用佔醫療費用總支出的比例過高,這與發達國家12%的自付比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着較大差距。
國家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和完善國家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評審管理辦法,將臨牀市場藥品中符合藥品經濟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藥品遴選進入OTC市場藥品,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多元化的用藥、購藥、自我保健、自我藥療的需求。
結語:
無論藥品屬性是屬於OTC市場藥品,還是醫保目錄,筆者認爲不應該按其藥品本身的出身和身份被視爲異己,排除在應該和必須享受的國家政策與待遇之外,這是違背了國家制定OTC市場藥品和醫保目錄的原則與初衷:“藥品安全有效、臨牀療效好、廣泛使用,使用方便”。
爲了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減輕老百姓看病負擔的需要,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的認爲,現有OTC市場藥品某些不符合規定的個性因素,而否定OTC市場藥品在整個新醫改和老百姓用藥經濟安全、方便快捷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