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部分地區氣溫突破40℃,中暑風險顯著增加。中暑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將從中暑的發病機制、症狀辨別、預防措施、急救方法及常見誤區等方面,爲您提供科學實用的應對指南。
一、中暑的發病機制與危害
中暑按嚴重程度分爲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的極端形式爲熱射病。熱射病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體內熱量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散發,體溫飆升至40℃以上,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達70%-80%。
二、中暑症狀辨別指南
1、先兆中暑: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可能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
2、熱痙攣:短暫、間歇性肌肉痙攣,多因鈉鹽丟失引起。
3、熱衰竭:多汗、皮膚溼冷、面色蒼白、噁心、頭暈、心率加快、低血壓、少尿,可能伴有眩暈或暈厥。
三、中暑預防措施
1、避開高溫環境:避免在高溫高溼(室溫>32℃或溼度>60%)環境下長時間活動,每30分鐘休息5-10分鐘,及時補水。
2、科學補水:飲用含鹽分的淡鹽水,避免單純補充純水導致電解質失衡。
3、清淡飲食:減少油膩、辛辣食物及菸酒攝入,預防溼熱體質。
4、食療降溫:多食用綠豆湯、綠茶、西瓜等防暑食品。
5、及時干預:出現先兆中暑症狀時,立即休息、補水並降溫。
四、中暑急救處理方法
1、轉移至陰涼處:將患者移至通風陰涼處,解開衣領、袖口,用涼毛巾擦拭四肢。
2、降低環境溫度:使用風扇或空調調節室溫至22℃-25℃。
3、補充水分:若患者意識清醒,輔助飲用含鹽飲品。
4、緊急就醫:出現意識障礙、昏迷、呼吸循環衰竭時,立即撥打120,將患者置於仰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
五、需及時就醫的5種情況
1、體溫持續>40℃;
2、持續性頭痛;
3、全身肌肉不自覺抽動;
4、呼吸頻率>20次/分;
5、噁心嘔吐感強烈。
六、需立即送醫或撥打120的5種危急情況
1、昏迷或對外界刺激無反應;
2、極度虛弱無法行動;
3、意識模糊,無法感知周圍環境;
4、精神錯亂、胡言亂語;
5、全身肌肉抽搐,無意識。
七、中暑急救的3大誤區
1、避免迅速進入低溫空調房:應將室溫調至22℃-25℃,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劇烈收縮。
2、禁用冷水擦身:過冷水刺激可能引發虛脫,建議用25℃-30℃溫水擦拭。
3、不自行服用退熱藥:中暑體溫升高由體溫調節中樞障礙引起,退熱藥無效,需物理降溫。
高溫天氣下,科學預防和正確處理中暑至關重要。掌握中暑的分級症狀、急救方法及常見誤區,能有效降低健康風險。轉發本文,讓更多人遠離中暑威脅!
近期,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部分地區氣溫突破40℃,中暑風險顯著增加。中暑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將從中暑的發病機制、症狀辨別、預防措施、急救方法及常見誤區等方面,爲您提供科學實用的應對指南。
一、中暑的發病機制與危害
中暑按嚴重程度分爲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的極端形式爲熱射病。熱射病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體內熱量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散發,體溫飆升至40℃以上,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達70%-80%。
二、中暑症狀辨別指南
1、先兆中暑: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可能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
2、熱痙攣:短暫、間歇性肌肉痙攣,多因鈉鹽丟失引起。
3、熱衰竭:多汗、皮膚溼冷、面色蒼白、噁心、頭暈、心率加快、低血壓、少尿,可能伴有眩暈或暈厥。
三、中暑預防措施
1、避開高溫環境:避免在高溫高溼(室溫>32℃或溼度>60%)環境下長時間活動,每30分鐘休息5-10分鐘,及時補水。
2、科學補水:飲用含鹽分的淡鹽水,避免單純補充純水導致電解質失衡。
3、清淡飲食:減少油膩、辛辣食物及菸酒攝入,預防溼熱體質。
4、食療降溫:多食用綠豆湯、綠茶、西瓜等防暑食品。
5、及時干預:出現先兆中暑症狀時,立即休息、補水並降溫。
四、中暑急救處理方法
1、轉移至陰涼處:將患者移至通風陰涼處,解開衣領、袖口,用涼毛巾擦拭四肢。
2、降低環境溫度:使用風扇或空調調節室溫至22℃-25℃。
3、補充水分:若患者意識清醒,輔助飲用含鹽飲品。
4、緊急就醫:出現意識障礙、昏迷、呼吸循環衰竭時,立即撥打120,將患者置於仰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
五、需及時就醫的5種情況
1、體溫持續>40℃;
2、持續性頭痛;
3、全身肌肉不自覺抽動;
4、呼吸頻率>20次/分;
5、噁心嘔吐感強烈。
六、需立即送醫或撥打120的5種危急情況
1、昏迷或對外界刺激無反應;
2、極度虛弱無法行動;
3、意識模糊,無法感知周圍環境;
4、精神錯亂、胡言亂語;
5、全身肌肉抽搐,無意識。
七、中暑急救的3大誤區
1、避免迅速進入低溫空調房:應將室溫調至22℃-25℃,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劇烈收縮。
2、禁用冷水擦身:過冷水刺激可能引發虛脫,建議用25℃-30℃溫水擦拭。
3、不自行服用退熱藥:中暑體溫升高由體溫調節中樞障礙引起,退熱藥無效,需物理降溫。
高溫天氣下,科學預防和正確處理中暑至關重要。掌握中暑的分級症狀、急救方法及常見誤區,能有效降低健康風險。轉發本文,讓更多人遠離中暑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