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氣血不足百病生!日常6招輕鬆補氣養血
2025-05-07

中醫認爲,氣血是生命的“能量源”,氣血充盈時,人體如春日草木生機盎然;氣血虧虛時,則如秋葉枯黃,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許多人常將“懶”“累”歸咎於狀態不佳,實則可能是氣血不足的信號。KOK娱乐健康提供6個日常補氣血的方法,讓大家重煥活力。

氣血不足

一、揉腹:喚醒脾胃“氣血工廠”

脾胃爲氣血生化之源,揉腹如同啓動“氣血發動機”。

方法:每日早晚平躺,雙手交疊輕壓肚臍,順時針揉腹100圈,再逆時針100圈,力度以腹部微熱爲宜。

原理:通過刺激腹部穴位,促進胃腸蠕動與血液循環,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爲氣血生成提供充足“原料”。

貼士:飯後1小時內避免揉腹,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二、拍八虛:疏通經絡“排污口”

八虛(雙腋、雙肘、雙腹股溝、雙膕窩)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交通樞紐”,易藏污納垢。

方法:用空心掌依次拍打八虛,每處50-100下,以微酸脹感爲度,早晚各1次,每次5分鐘。

原理:拍打可激發經絡氣血,促進淋巴循環,排出代謝廢物,恢復氣血通暢。

注意:拍打後若出現淤青,屬正常排毒反應,3-5日可自行消退。


三、單腿站立:激活肝腎“氣血動力站”

肝腎同源,主藏精血。單腿站立可強筋骨、益肝腎,提升氣血運行效率。

方法:每日早晚單腿站立,左右腿各1-2分鐘,雙手自然下垂或扶腰,保持平衡。

原理:通過平衡訓練刺激足三陰經(肝、脾、腎經),增強肝腎代謝能力,促進氣血升發。

進階:閉眼站立可增加難度,但需注意安全。


四、傳統養生運動:調和氣血“交響樂”

瑜伽、太極、八段錦以“動中求靜”爲要,堪稱氣血“調和大師”。

推薦動作:

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雙手託舉拉伸任督二脈,促進脾胃氣機升降。

八段錦·兩手攀足固腎腰:彎腰俯身刺激腎經,固本培元。

時間:每日任選一項,練習15-30分鐘,以微汗爲度。


五、搓手心腳心:點亮經絡“暖光燈”

手心勞宮穴(心包經)、腳心涌泉穴(腎經)爲氣血交匯點,搓熱可溫通經絡。

方法:每日早晚雙手互搓100次至發熱,再搓雙腳心100次,重點按壓勞宮、涌泉穴。

功效:改善手腳冰涼、腰膝痠軟,緩解疲勞,助眠安神。

原理: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氣血運行更順暢。


六、睡前靜坐:開啓氣血“歸元模式”

靜坐是“氣血充電寶”,可緩解焦慮,助氣血歸藏於肝腎。

方法:晚上睡覺前,可以以盤腿的姿勢坐於瑜伽墊上,兩手放在膝蓋上,輕閉雙目並深呼吸5到15分鐘,同時專注呼吸節奏。

貼士:初學者可從3分鐘開始,逐漸延長至10分鐘,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

氣血調養非一日之功,貴在堅持

飲食調養:搭配紅棗、桂圓、山藥等補氣血食材,避免生冷油膩。

起居有常:23點前入睡,保證肝血充盈。

情緒管理:避免過度思慮,保持心情舒暢。


KOK娱乐健康提醒,氣血充盈如春日暖陽,滋養身心;氣血虧虛似寒冬枯枝,百病叢生。從今日起,將揉腹、拍八虛、單腿站立等融入生活,讓氣血如溪流般潺潺不息,健康自會常伴左右。

【養生】氣血不足百病生!日常6招輕鬆補氣養血

中醫認爲,氣血是生命的“能量源”,氣血充盈時,人體如春日草木生機盎然;氣血虧虛時,則如秋葉枯黃,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許多人常將“懶”“累”歸咎於狀態不佳,實則可能是氣血不足的信號。KOK娱乐健康提供6個日常補氣血的方法,讓大家重煥活力。

氣血不足

一、揉腹:喚醒脾胃“氣血工廠”

脾胃爲氣血生化之源,揉腹如同啓動“氣血發動機”。

方法:每日早晚平躺,雙手交疊輕壓肚臍,順時針揉腹100圈,再逆時針100圈,力度以腹部微熱爲宜。

原理:通過刺激腹部穴位,促進胃腸蠕動與血液循環,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爲氣血生成提供充足“原料”。

貼士:飯後1小時內避免揉腹,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二、拍八虛:疏通經絡“排污口”

八虛(雙腋、雙肘、雙腹股溝、雙膕窩)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交通樞紐”,易藏污納垢。

方法:用空心掌依次拍打八虛,每處50-100下,以微酸脹感爲度,早晚各1次,每次5分鐘。

原理:拍打可激發經絡氣血,促進淋巴循環,排出代謝廢物,恢復氣血通暢。

注意:拍打後若出現淤青,屬正常排毒反應,3-5日可自行消退。


三、單腿站立:激活肝腎“氣血動力站”

肝腎同源,主藏精血。單腿站立可強筋骨、益肝腎,提升氣血運行效率。

方法:每日早晚單腿站立,左右腿各1-2分鐘,雙手自然下垂或扶腰,保持平衡。

原理:通過平衡訓練刺激足三陰經(肝、脾、腎經),增強肝腎代謝能力,促進氣血升發。

進階:閉眼站立可增加難度,但需注意安全。


四、傳統養生運動:調和氣血“交響樂”

瑜伽、太極、八段錦以“動中求靜”爲要,堪稱氣血“調和大師”。

推薦動作:

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雙手託舉拉伸任督二脈,促進脾胃氣機升降。

八段錦·兩手攀足固腎腰:彎腰俯身刺激腎經,固本培元。

時間:每日任選一項,練習15-30分鐘,以微汗爲度。


五、搓手心腳心:點亮經絡“暖光燈”

手心勞宮穴(心包經)、腳心涌泉穴(腎經)爲氣血交匯點,搓熱可溫通經絡。

方法:每日早晚雙手互搓100次至發熱,再搓雙腳心100次,重點按壓勞宮、涌泉穴。

功效:改善手腳冰涼、腰膝痠軟,緩解疲勞,助眠安神。

原理: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氣血運行更順暢。


六、睡前靜坐:開啓氣血“歸元模式”

靜坐是“氣血充電寶”,可緩解焦慮,助氣血歸藏於肝腎。

方法:晚上睡覺前,可以以盤腿的姿勢坐於瑜伽墊上,兩手放在膝蓋上,輕閉雙目並深呼吸5到15分鐘,同時專注呼吸節奏。

貼士:初學者可從3分鐘開始,逐漸延長至10分鐘,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

氣血調養非一日之功,貴在堅持

飲食調養:搭配紅棗、桂圓、山藥等補氣血食材,避免生冷油膩。

起居有常:23點前入睡,保證肝血充盈。

情緒管理:避免過度思慮,保持心情舒暢。


KOK娱乐健康提醒,氣血充盈如春日暖陽,滋養身心;氣血虧虛似寒冬枯枝,百病叢生。從今日起,將揉腹、拍八虛、單腿站立等融入生活,讓氣血如溪流般潺潺不息,健康自會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