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明朝是一個充滿個性的時代。它不像秦漢隋唐那樣遙遠輝煌,也不像宋朝那樣疆域受限,更不像元清那樣非漢人至上。明朝,有着自己的逗比與智慧,今天就來聊聊這些事兒。
1、“你倆換換”李仲文
明太祖朱元璋抓貪官抓得紅了眼,他不僅鼓勵百姓抓貪官,還鼓勵官員之間互相監督。寧波知府李仲文派小吏馮仁生去慈溪縣出差,馮仁生在當地橫行霸道,慈溪縣丞秦仲璋果斷將其捆綁送至南京治罪。朱元璋大喜,法辦了馮仁生,升秦仲璋爲寧波知府,降李仲文爲慈溪縣丞,兩人職位互換。朱元璋還特意提醒李仲文:想再當知府?抓個貪官過來換。
2、“陳也罷”陳編修
明朝成化年間,京城官員調侃誰脾氣好,常用“陳也罷”來形容。陳也罷,即翰林編修陳音,他脾氣極好,無論喫多大虧都不計較。一次,朋友去他家做客,他讓夫人煮茶,夫人卻冷着臉說沒煮;又讓夫人擺水果,夫人更生氣地說沒買。陳音只是笑着說“也罷”,引得朋友捧腹大笑。然而,當西廠特務半夜闖入兵部主事楊仕偉家,嚴刑拷打楊家全家時,其他大臣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陳音爬上楊家牆頭,怒罵西廠特務,最終嚇得特務們落荒而逃。真正的風骨,往往在關鍵時刻顯現。
3、“人人喊打”趙文華
趙文華是嚴嵩的乾兒子,平時無惡不作,陷害忠良,人緣極差。他喜歡貪污,有一次嘉靖皇帝讓他修房子,他竟私吞公款,導致工程無法完成,嘉靖皇帝大怒。一天,嘉靖皇帝登高遠眺,看到一座豪華高樓,隨口一問,衆人立刻揭發是趙文華的。嘉靖皇帝大怒,革了趙文華的職。趙文華鬱悶之下,竟揉爆了自己的肚子,內臟流出,當場死亡。後來,有人彈劾他貪污軍餉,嘉靖皇帝下令抄家,趙文華的子孫一直賠到萬曆十一年,仍未賠完。
4、“水太冷”錢謙益
錢謙益是明末文學家,以清流自居,是東林黨的領袖,被無數士大夫視爲精神楷模。然而,明亡後,他卻投降了清朝,儘管後來反清,但名聲已臭。據說,清軍南下時,柳如是勸他殉國,錢謙益卻以“水太冷”爲由拒絕跳河,這一行爲讓他被後人視爲貳臣。
5、明末“蘇武”張春
明末英雄衆多,張春是其中一位特殊的存在。他57歲投身遼東戰場,最終在大淩河之戰中兵敗被俘。面對皇太極,他寧死不屈,卻選擇了一個讓明朝故友無法理解的目標:促成明清議和。他認爲,只有暫時安頓東北邊事,明朝纔有可能熬出新生。爲此,他頂着“叛徒”的罵名,多次替皇太極牽線搭橋。然而,鬆錦大戰明朝兵敗,執迷不悟的明朝朝臣們依然在北京死撐,絕望的張春在瀋陽三宮廟絕食而死。他臨終前的詩句,足以讓那些變節的“精英們”羞愧。
6、“摸魚”先人錢宰
錢宰,浙江會稽人,善詩文。朱元璋打下江山後,召他來修《尚書》。然而,幹着幹着他就不想幹了,看到《孟子節文》後,他寫了一首詩表達不滿:
“四鼓鼕鼕起着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歸田願,睡到人家飯熟時。”
這首詩被朱元璋的間諜得知並報告了朱元璋。第二天,朱元璋在文華殿設宴,笑着對大臣們說:“錢宰昨天寫了一首好詩,但朕從未嫌過你遲到,倒是擔心你遲到,何不把‘嫌’字改爲‘憂’字?”錢宰大喫一驚,從此再也不敢摸魚,兢兢業業地修完了《尚書》。
明朝,一個充滿個性的時代,這些故事不僅逗比,更藏着智慧與風骨。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是一個充滿個性的時代。它不像秦漢隋唐那樣遙遠輝煌,也不像宋朝那樣疆域受限,更不像元清那樣非漢人至上。明朝,有着自己的逗比與智慧,今天就來聊聊這些事兒。
1、“你倆換換”李仲文
明太祖朱元璋抓貪官抓得紅了眼,他不僅鼓勵百姓抓貪官,還鼓勵官員之間互相監督。寧波知府李仲文派小吏馮仁生去慈溪縣出差,馮仁生在當地橫行霸道,慈溪縣丞秦仲璋果斷將其捆綁送至南京治罪。朱元璋大喜,法辦了馮仁生,升秦仲璋爲寧波知府,降李仲文爲慈溪縣丞,兩人職位互換。朱元璋還特意提醒李仲文:想再當知府?抓個貪官過來換。
2、“陳也罷”陳編修
明朝成化年間,京城官員調侃誰脾氣好,常用“陳也罷”來形容。陳也罷,即翰林編修陳音,他脾氣極好,無論喫多大虧都不計較。一次,朋友去他家做客,他讓夫人煮茶,夫人卻冷着臉說沒煮;又讓夫人擺水果,夫人更生氣地說沒買。陳音只是笑着說“也罷”,引得朋友捧腹大笑。然而,當西廠特務半夜闖入兵部主事楊仕偉家,嚴刑拷打楊家全家時,其他大臣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陳音爬上楊家牆頭,怒罵西廠特務,最終嚇得特務們落荒而逃。真正的風骨,往往在關鍵時刻顯現。
3、“人人喊打”趙文華
趙文華是嚴嵩的乾兒子,平時無惡不作,陷害忠良,人緣極差。他喜歡貪污,有一次嘉靖皇帝讓他修房子,他竟私吞公款,導致工程無法完成,嘉靖皇帝大怒。一天,嘉靖皇帝登高遠眺,看到一座豪華高樓,隨口一問,衆人立刻揭發是趙文華的。嘉靖皇帝大怒,革了趙文華的職。趙文華鬱悶之下,竟揉爆了自己的肚子,內臟流出,當場死亡。後來,有人彈劾他貪污軍餉,嘉靖皇帝下令抄家,趙文華的子孫一直賠到萬曆十一年,仍未賠完。
4、“水太冷”錢謙益
錢謙益是明末文學家,以清流自居,是東林黨的領袖,被無數士大夫視爲精神楷模。然而,明亡後,他卻投降了清朝,儘管後來反清,但名聲已臭。據說,清軍南下時,柳如是勸他殉國,錢謙益卻以“水太冷”爲由拒絕跳河,這一行爲讓他被後人視爲貳臣。
5、明末“蘇武”張春
明末英雄衆多,張春是其中一位特殊的存在。他57歲投身遼東戰場,最終在大淩河之戰中兵敗被俘。面對皇太極,他寧死不屈,卻選擇了一個讓明朝故友無法理解的目標:促成明清議和。他認爲,只有暫時安頓東北邊事,明朝纔有可能熬出新生。爲此,他頂着“叛徒”的罵名,多次替皇太極牽線搭橋。然而,鬆錦大戰明朝兵敗,執迷不悟的明朝朝臣們依然在北京死撐,絕望的張春在瀋陽三宮廟絕食而死。他臨終前的詩句,足以讓那些變節的“精英們”羞愧。
6、“摸魚”先人錢宰
錢宰,浙江會稽人,善詩文。朱元璋打下江山後,召他來修《尚書》。然而,幹着幹着他就不想幹了,看到《孟子節文》後,他寫了一首詩表達不滿:
“四鼓鼕鼕起着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歸田願,睡到人家飯熟時。”
這首詩被朱元璋的間諜得知並報告了朱元璋。第二天,朱元璋在文華殿設宴,笑着對大臣們說:“錢宰昨天寫了一首好詩,但朕從未嫌過你遲到,倒是擔心你遲到,何不把‘嫌’字改爲‘憂’字?”錢宰大喫一驚,從此再也不敢摸魚,兢兢業業地修完了《尚書》。
明朝,一個充滿個性的時代,這些故事不僅逗比,更藏着智慧與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