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1206-1260),正式國號爲大蒙古國,是一個歷史上橫跨歐亞兩洲的龐大帝國。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鐵木真(成吉思汗)於1206年在斡難河邊建立,國號“大蒙古國”。
成吉思汗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是蒙古帝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從成爲蒙古乞顏部可汗開始,他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頒佈了《成吉思汗法典》。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的領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1227年,他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被祕密安葬。元世祖時,追尊他爲太祖,追諡聖武皇帝。
一、幼年喪父
幼小的時候,成吉思汗還叫“鐵木真”,那時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巴特爾,是蒙古乞顏部的首領,雖然只是“巴特爾”,但部落裏的“可汗”只有一個,而“巴特爾”可能不止一個。也速該巴特爾憑藉自己的能征善戰和孔武有力,實際上行使着部落實際控制人的角色。
所以,在鐵木真9歲之前,他算是真正的部落首領的“小王子”,家庭幸福、童年歡樂。1171年,鐵木真9歲時,父親也速該巴特爾親自帶着他去呼倫貝爾草原的弘吉剌部落,也就是鐵木真的姥姥的老家,爲他訂娃娃親。在還沒到弘吉剌部落的時候,他們恰巧碰到了弘吉剌部的一個子部落的首領“德薛禪”。德薛禪不愧是“智慧賢達”之人,一眼就相中了“眼中有火、臉上有光”的9歲的鐵木真,主動將自己10歲的女兒“孛兒帖”介紹給他,並定下了這門親事。
然而,命運的轉折來得猝不及防。在返回的路上,也速該巴特爾遇到在林中飲宴的塔塔爾部落的人。塔塔爾部落是當時蒙古草原上的強大部落,與鐵木真所屬的蒙古部落有世仇。儘管如此,草原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遇到宴飲的時候,路人可以不請自來,隨意飲酒喫肉,哪怕是仇人。”也速該巴特爾也就坦然地加入了宴飲。沒想到,塔塔爾部落在給也速該巴特爾喝的馬奶酒中下了慢性毒藥。也速該巴特爾半路毒發,回到家中不久便身亡。
二、低谷絕境
隨着父親也速該巴特爾的去世,鐵木真擁有的一切都化爲泡影。由於部落內訌,一直對鐵木真父親耿耿於懷的蒙古乞顏部的泰赤兀氏族、主兒勤氏族等氏族,將鐵木真的氏族逐出部落聯盟,將孤兒寡母拋棄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
鐵木真的生母訶額侖母子與也速該的別妻母子,以及僕人一家共10口人,從地位尊貴、衣食無憂的部落首領家族,變成了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艱難度日的孤兒寡母。這個階段的“低谷絕境”是鐵木真磨難的開始。在800年前的草原上,沒有成年人、沒有牛羊、沒有財產的一家人,白天要躲避盜馬賊和強盜的襲擊,夜晚還要防範狼羣。堅強的訶額倫夫人帶着孩子們挖野菜、摘果實、割野蔥、野韭菜,上山打獵捕田鼠、下河撈魚,像野草一樣頑強求生,艱難度日。
成吉思汗的第一階段幼年的“低谷絕境”,也可稱爲“如何活下去”的低谷。而下面這個“低谷絕境”則如“熔爐”一般,讓鐵木真“百鍊成鋼”,奠定了他“堅強、剛毅、絕不服輸”的領導力特質。
三、“原力”激發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梅茲羅曾經說過:“人生經歷中突如其來的打擊對領導力的‘淬礪’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催化作用。”鐵木真從“幼年喪父”的第一階段“絕境低谷”中走出來,除了他幼小心靈中深深烙下的信念之外,還得感謝他的母親——訶額倫夫人。訶額倫夫人被蒙古人尊稱爲“蒙古之母”。
在異常艱難的生活中,訶額倫夫人頑強地與命運抗爭,從未認命、信命,“生活給了我壓力,我還生活奇蹟”。關鍵是在如此食不果腹、衣食無着的境遇下,她仍然對幾個幼小的孩子進行教育,從未放棄對他們的父祖榮光、那個時代的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團結、勇敢等方面的教導,可以說是爲鐵木真的未來成長澆灌了所有正能量基因。
鐵木真經過第一階段的“低谷絕境”後,奇蹟般地成長爲一個雄峻少年。他不僅解決了家人的生活問題,還邁出了萬里征程的第一步。
四、絕境重生
1177年,這一年,鐵木真15歲。當聽說鐵木真一家孤兒寡母不僅沒有在茫茫草原上凍死、餓死,反而還茁壯成長起來,當初拋棄他們的泰赤兀部落擔心鐵木真長大後“秋後算賬”,便帶兵捉拿,以便斬草除根。
在不兒汗山圍困鐵木真後,泰赤兀部落終於抓住了他,給他戴上木枷看管起來,並計劃擇日處決。當一個人成爲仇敵的階下囚,失去人身自由,又有重重看守時,考驗的正是他求生的意志、冷靜的頭腦以及抓住一切機會逃出生天的能力。
換作一般人,可能只能祈禱奇蹟降臨,希望死得痛快些。然而,鐵木真恰恰具備了常人所不具備的意志力。他擁有頑強的求生意志,他不能死!他擁有無比冷靜的頭腦,《元史·太祖本紀》評價他“帝深沉有大略……”。這一點在攸關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體現得尤爲淋漓盡致:在逃生時,他冷靜搜尋、準確判斷,什麼人可能會對自己提供幫助,並且抓住了所有讓自己勝出的機會,最終虎口脫險。
五、稱雄可汗
1204年,43歲的鐵木真距離成爲成吉思汗只剩下兩年的時間。經過近30年的東征西討,鐵木真在東部草原站穩了腳跟,成爲與其“義父”王汗的克烈部和西方強國乃蠻部三足鼎立的“草原三雄”之一。
然而,成吉思汗半生征戰,離不開這個與他有着近20多年聯盟經歷的“義父”,但與“義父”的聯盟牢靠程度,其實雙方也是心知肚明的。鐵木真與其“義父”王汗聯盟的破裂,直接原因在於王汗之子桑昆採用的“鴻門宴誘捕計”。王汗之子桑昆設計想請鐵木真“入甕”誘捕,但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有仰慕鐵木真威名的牧民不懼死地通風報信,讓鐵木真未能進入圈套。儘管如此,鐵木真仍然被打得措手不及,導致迅速敗退。
就這樣,已經成爲東部草原霸主的鐵木真,在準備不充分的敗退之時,陷入了他一生中最艱難、最九死一生的一次“低谷絕境”。鐵木真被準備充分的“義父”王汗的強大軍隊快速衝擊,這也算是鐵木真和王汗的“決裂”之戰。由於當時草原上的通訊聯絡條件和季節原因,鐵木真無法快速有效組織反擊力量,爲了保存有生力量和爭取復原之力,他一直向北撤退,最終退到巴勒渚納湖畔。
史書記載,鐵木真退到此地時已接近東部草原邊緣,這裏資源匱乏、軍隊生計艱難。如果這次不能重整旗鼓,鐵木真近30年的基業有可能毀於一旦。此時,軍隊分爲不同分支,不知分別駐紮在哪裏,他的弟弟哈撒兒及多數將領都四處飄搖,沒有補給,也沒有牧民。
然而,鐵木真不愧是即將成爲成吉思汗的人,他再次顯示出了“絕境反彈”的強大領導力!史書記載,此時鐵木真身邊僅剩下不到20個將軍和不到3000名戰士,但他絲毫未顯出絕望或士氣低落的跡象。他們獵殺野馬爲食,
蒙古帝國(1206-1260),正式國號爲大蒙古國,是一個歷史上橫跨歐亞兩洲的龐大帝國。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鐵木真(成吉思汗)於1206年在斡難河邊建立,國號“大蒙古國”。
成吉思汗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是蒙古帝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從成爲蒙古乞顏部可汗開始,他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頒佈了《成吉思汗法典》。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的領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1227年,他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被祕密安葬。元世祖時,追尊他爲太祖,追諡聖武皇帝。
一、幼年喪父
幼小的時候,成吉思汗還叫“鐵木真”,那時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巴特爾,是蒙古乞顏部的首領,雖然只是“巴特爾”,但部落裏的“可汗”只有一個,而“巴特爾”可能不止一個。也速該巴特爾憑藉自己的能征善戰和孔武有力,實際上行使着部落實際控制人的角色。
所以,在鐵木真9歲之前,他算是真正的部落首領的“小王子”,家庭幸福、童年歡樂。1171年,鐵木真9歲時,父親也速該巴特爾親自帶着他去呼倫貝爾草原的弘吉剌部落,也就是鐵木真的姥姥的老家,爲他訂娃娃親。在還沒到弘吉剌部落的時候,他們恰巧碰到了弘吉剌部的一個子部落的首領“德薛禪”。德薛禪不愧是“智慧賢達”之人,一眼就相中了“眼中有火、臉上有光”的9歲的鐵木真,主動將自己10歲的女兒“孛兒帖”介紹給他,並定下了這門親事。
然而,命運的轉折來得猝不及防。在返回的路上,也速該巴特爾遇到在林中飲宴的塔塔爾部落的人。塔塔爾部落是當時蒙古草原上的強大部落,與鐵木真所屬的蒙古部落有世仇。儘管如此,草原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遇到宴飲的時候,路人可以不請自來,隨意飲酒喫肉,哪怕是仇人。”也速該巴特爾也就坦然地加入了宴飲。沒想到,塔塔爾部落在給也速該巴特爾喝的馬奶酒中下了慢性毒藥。也速該巴特爾半路毒發,回到家中不久便身亡。
二、低谷絕境
隨着父親也速該巴特爾的去世,鐵木真擁有的一切都化爲泡影。由於部落內訌,一直對鐵木真父親耿耿於懷的蒙古乞顏部的泰赤兀氏族、主兒勤氏族等氏族,將鐵木真的氏族逐出部落聯盟,將孤兒寡母拋棄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
鐵木真的生母訶額侖母子與也速該的別妻母子,以及僕人一家共10口人,從地位尊貴、衣食無憂的部落首領家族,變成了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艱難度日的孤兒寡母。這個階段的“低谷絕境”是鐵木真磨難的開始。在800年前的草原上,沒有成年人、沒有牛羊、沒有財產的一家人,白天要躲避盜馬賊和強盜的襲擊,夜晚還要防範狼羣。堅強的訶額倫夫人帶着孩子們挖野菜、摘果實、割野蔥、野韭菜,上山打獵捕田鼠、下河撈魚,像野草一樣頑強求生,艱難度日。
成吉思汗的第一階段幼年的“低谷絕境”,也可稱爲“如何活下去”的低谷。而下面這個“低谷絕境”則如“熔爐”一般,讓鐵木真“百鍊成鋼”,奠定了他“堅強、剛毅、絕不服輸”的領導力特質。
三、“原力”激發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梅茲羅曾經說過:“人生經歷中突如其來的打擊對領導力的‘淬礪’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催化作用。”鐵木真從“幼年喪父”的第一階段“絕境低谷”中走出來,除了他幼小心靈中深深烙下的信念之外,還得感謝他的母親——訶額倫夫人。訶額倫夫人被蒙古人尊稱爲“蒙古之母”。
在異常艱難的生活中,訶額倫夫人頑強地與命運抗爭,從未認命、信命,“生活給了我壓力,我還生活奇蹟”。關鍵是在如此食不果腹、衣食無着的境遇下,她仍然對幾個幼小的孩子進行教育,從未放棄對他們的父祖榮光、那個時代的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團結、勇敢等方面的教導,可以說是爲鐵木真的未來成長澆灌了所有正能量基因。
鐵木真經過第一階段的“低谷絕境”後,奇蹟般地成長爲一個雄峻少年。他不僅解決了家人的生活問題,還邁出了萬里征程的第一步。
四、絕境重生
1177年,這一年,鐵木真15歲。當聽說鐵木真一家孤兒寡母不僅沒有在茫茫草原上凍死、餓死,反而還茁壯成長起來,當初拋棄他們的泰赤兀部落擔心鐵木真長大後“秋後算賬”,便帶兵捉拿,以便斬草除根。
在不兒汗山圍困鐵木真後,泰赤兀部落終於抓住了他,給他戴上木枷看管起來,並計劃擇日處決。當一個人成爲仇敵的階下囚,失去人身自由,又有重重看守時,考驗的正是他求生的意志、冷靜的頭腦以及抓住一切機會逃出生天的能力。
換作一般人,可能只能祈禱奇蹟降臨,希望死得痛快些。然而,鐵木真恰恰具備了常人所不具備的意志力。他擁有頑強的求生意志,他不能死!他擁有無比冷靜的頭腦,《元史·太祖本紀》評價他“帝深沉有大略……”。這一點在攸關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體現得尤爲淋漓盡致:在逃生時,他冷靜搜尋、準確判斷,什麼人可能會對自己提供幫助,並且抓住了所有讓自己勝出的機會,最終虎口脫險。
五、稱雄可汗
1204年,43歲的鐵木真距離成爲成吉思汗只剩下兩年的時間。經過近30年的東征西討,鐵木真在東部草原站穩了腳跟,成爲與其“義父”王汗的克烈部和西方強國乃蠻部三足鼎立的“草原三雄”之一。
然而,成吉思汗半生征戰,離不開這個與他有着近20多年聯盟經歷的“義父”,但與“義父”的聯盟牢靠程度,其實雙方也是心知肚明的。鐵木真與其“義父”王汗聯盟的破裂,直接原因在於王汗之子桑昆採用的“鴻門宴誘捕計”。王汗之子桑昆設計想請鐵木真“入甕”誘捕,但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有仰慕鐵木真威名的牧民不懼死地通風報信,讓鐵木真未能進入圈套。儘管如此,鐵木真仍然被打得措手不及,導致迅速敗退。
就這樣,已經成爲東部草原霸主的鐵木真,在準備不充分的敗退之時,陷入了他一生中最艱難、最九死一生的一次“低谷絕境”。鐵木真被準備充分的“義父”王汗的強大軍隊快速衝擊,這也算是鐵木真和王汗的“決裂”之戰。由於當時草原上的通訊聯絡條件和季節原因,鐵木真無法快速有效組織反擊力量,爲了保存有生力量和爭取復原之力,他一直向北撤退,最終退到巴勒渚納湖畔。
史書記載,鐵木真退到此地時已接近東部草原邊緣,這裏資源匱乏、軍隊生計艱難。如果這次不能重整旗鼓,鐵木真近30年的基業有可能毀於一旦。此時,軍隊分爲不同分支,不知分別駐紮在哪裏,他的弟弟哈撒兒及多數將領都四處飄搖,沒有補給,也沒有牧民。
然而,鐵木真不愧是即將成爲成吉思汗的人,他再次顯示出了“絕境反彈”的強大領導力!史書記載,此時鐵木真身邊僅剩下不到20個將軍和不到3000名戰士,但他絲毫未顯出絕望或士氣低落的跡象。他們獵殺野馬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