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慢阻肺,這些事兒得知道!
2023-12-02

每到秋冬季,醫院裏因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而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就有老百姓常說的“老慢支”“老慢喘”“肺氣腫”,這些統稱爲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這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響氣道和肺部,導致呼吸困難。那麼,如何早發現慢阻肺?哪些羣體需高度警惕?

慢阻肺,慢阻肺病

一、慢阻肺病可防可治

慢阻肺病常見症狀是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和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慢阻肺病需要通過肺功能檢查來確診,這就好比診斷高血壓需要測量血壓一樣。如果慢阻肺病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情會逐漸發展,肺功能也會逐漸下降,最終可能導致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併發症。

慢阻肺病具有“三高”的特點: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負擔高。楊汀指出,慢阻肺病是全球範圍內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羣的慢阻肺病患病率高達13.7%,而在60歲以上的人羣中,每4個人中就有1個患有慢阻肺病。在全球單病種死亡率中,慢阻肺病位居第三位,僅次於腦卒中和缺血性心臟病。此外,慢阻肺病的整體疾病負擔已居我國疾病負擔第二位。

然而,與“三高”相對應的是,慢阻肺病還存在“三低”的特點:知曉率低、檢查率低、規範治療率低。慢阻肺病是一種常見且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很多人對它的熟悉程度遠不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慢阻肺病也被稱爲“沉默的殺手。慢阻肺病通常起病隱匿,許多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當出現呼吸困難或氣短時,患者到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肺功能檢查率僅爲不到10%。同時,慢阻肺病的規範治療率也較低,尤其是在基層。慢阻肺病治療的主要藥物是吸入藥物,但調查顯示,基層使用最多的藥物卻是抗生素、化痰藥,甚至是口服激素。


二、預防重在遠離危險因素

慢阻肺病的高危人羣主要是長期暴露於危險因素的人羣。這包括長期吸菸者、二手菸暴露者,長期生活在室內外空氣污染環境中的人羣,以及接觸粉塵和有害氣體的人羣等。此外,兒童期有反覆呼吸系統感染史、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羣,以及感染肺結核等導致慢性氣道炎症、氣道扭曲甚至結構破壞的人羣,也屬於高危人羣。她建議這些高危人羣及早進行肺功能檢查。

那麼,如何預防慢阻肺病呢?預防的關鍵在於遠離相關危險因素。首先是遠離菸草,戒菸是預防慢阻肺病最重要的措施,同時也要避免二手菸暴露。其次,要遠離有害物質,經常暴露於粉塵、有害氣體或重金屬顆粒的特殊職業人羣應加強職業防護。此外,要遠離空氣污染,在室內減少重油煙暴露,霧霾天氣時減少外出。同時,預防感冒也非常重要,建議符合條件的人羣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此外,高危人羣應定期檢查肺功能,並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如何診斷慢阻肺病呢?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診斷的“金標準”,臨牀上會結合患者的症狀、危險因素、肺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綜合診斷。

我們常常談癌色變,其實,慢阻肺病對人的危害並不亞於肺癌。研究發現,在肺癌患者中,40%-70%是慢阻肺病患者。慢阻肺病會進一步提升肺癌發生的風險,它們互爲危險因素。慢阻肺病和肺癌的首要共同危險因素就是吸菸。吸菸不僅會導致肺癌,也是慢阻肺病最重要、最突出的高危因素。建議吸菸者儘快戒菸。

冬季環境變化大,慢阻肺病患者如何平穩過冬呢?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外出,外出時做好防護,回家後及時洗手,居家要勤通風。此外,患者要堅持規律用藥,並學會通過觀察咳嗽、咳痰等情況來監測病情變化。


三、慢阻肺治療五大誤區

慢阻肺病治療中存在哪些誤區呢?第一大誤區是許多患者認爲只要症狀得到控制就可以停藥。其實,慢阻肺病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種慢性病,需要終身用藥治療。用藥可以改善症狀、提高肺活動耐力、減緩肺功能下降,但需要終身用藥。部分患者在用藥後,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症狀得到改善,就擅自停藥,後續疾病可能會復發。

對於慢阻肺病患者來說,首選推薦吸入藥物治療。一些患者覺得使用吸入藥物裝置很困難,只用口服藥。但吸入藥物能直接通過呼吸帶入氣道,在病變部位發揮作用,起效快,且避免了口服藥的全身副作用。此外,一個裝置可以放置一種、兩種甚至三種藥物,起到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1+1>2的效果。然而,部分患者因爲裝置使用麻煩,不願使用吸入藥物,這也是一個誤區。

部分患者聽到吸入藥物裏含有激素,就如臨大敵,覺得只要用了激素就會發胖、血糖升高、骨質疏鬆,產生許多問題,這也是誤區之一。口服激素可能導致上述問題,但慢阻肺病使用的藥物是吸入激素,用量很少,且主要通過吸入裝置沉積到肺部發揮作用,副作用很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藥物是經口吸入的,可能會殘留在口腔。患者在吸入含有激素的藥物後,一定要漱口,以減少口腔局部副作用,例如聲音嘶啞、口腔潰瘍,甚至鵝口瘡真菌感染等。

第四個誤區是患者重治療、輕預防,忽視吸菸的危害。吸菸是導致慢阻肺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對於高危人羣,戒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發展爲慢阻肺病。對於已確診患有慢阻肺病的患者,吸菸更是應該禁止。有的患者一邊吸着藥,一邊抽着煙。我們常跟患者說,如果不戒菸,再好的療效都會被一支菸抵消掉。

還有一個誤區是患者重視藥物治療,卻忽視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以吸入藥物爲主,但還有許多非藥物干預措施,如疫苗接種、康復鍛鍊、營養支持等。許多慢阻肺病患者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需要通過補充營養來增強抵抗力,增加機體活動能力,改善肺功能。

關於慢阻肺,這些事兒得知道!

每到秋冬季,醫院裏因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而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就有老百姓常說的“老慢支”“老慢喘”“肺氣腫”,這些統稱爲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這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響氣道和肺部,導致呼吸困難。那麼,如何早發現慢阻肺?哪些羣體需高度警惕?

慢阻肺,慢阻肺病

一、慢阻肺病可防可治

慢阻肺病常見症狀是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和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慢阻肺病需要通過肺功能檢查來確診,這就好比診斷高血壓需要測量血壓一樣。如果慢阻肺病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情會逐漸發展,肺功能也會逐漸下降,最終可能導致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併發症。

慢阻肺病具有“三高”的特點: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負擔高。楊汀指出,慢阻肺病是全球範圍內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羣的慢阻肺病患病率高達13.7%,而在60歲以上的人羣中,每4個人中就有1個患有慢阻肺病。在全球單病種死亡率中,慢阻肺病位居第三位,僅次於腦卒中和缺血性心臟病。此外,慢阻肺病的整體疾病負擔已居我國疾病負擔第二位。

然而,與“三高”相對應的是,慢阻肺病還存在“三低”的特點:知曉率低、檢查率低、規範治療率低。慢阻肺病是一種常見且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很多人對它的熟悉程度遠不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慢阻肺病也被稱爲“沉默的殺手。慢阻肺病通常起病隱匿,許多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當出現呼吸困難或氣短時,患者到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肺功能檢查率僅爲不到10%。同時,慢阻肺病的規範治療率也較低,尤其是在基層。慢阻肺病治療的主要藥物是吸入藥物,但調查顯示,基層使用最多的藥物卻是抗生素、化痰藥,甚至是口服激素。


二、預防重在遠離危險因素

慢阻肺病的高危人羣主要是長期暴露於危險因素的人羣。這包括長期吸菸者、二手菸暴露者,長期生活在室內外空氣污染環境中的人羣,以及接觸粉塵和有害氣體的人羣等。此外,兒童期有反覆呼吸系統感染史、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羣,以及感染肺結核等導致慢性氣道炎症、氣道扭曲甚至結構破壞的人羣,也屬於高危人羣。她建議這些高危人羣及早進行肺功能檢查。

那麼,如何預防慢阻肺病呢?預防的關鍵在於遠離相關危險因素。首先是遠離菸草,戒菸是預防慢阻肺病最重要的措施,同時也要避免二手菸暴露。其次,要遠離有害物質,經常暴露於粉塵、有害氣體或重金屬顆粒的特殊職業人羣應加強職業防護。此外,要遠離空氣污染,在室內減少重油煙暴露,霧霾天氣時減少外出。同時,預防感冒也非常重要,建議符合條件的人羣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此外,高危人羣應定期檢查肺功能,並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如何診斷慢阻肺病呢?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診斷的“金標準”,臨牀上會結合患者的症狀、危險因素、肺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綜合診斷。

我們常常談癌色變,其實,慢阻肺病對人的危害並不亞於肺癌。研究發現,在肺癌患者中,40%-70%是慢阻肺病患者。慢阻肺病會進一步提升肺癌發生的風險,它們互爲危險因素。慢阻肺病和肺癌的首要共同危險因素就是吸菸。吸菸不僅會導致肺癌,也是慢阻肺病最重要、最突出的高危因素。建議吸菸者儘快戒菸。

冬季環境變化大,慢阻肺病患者如何平穩過冬呢?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外出,外出時做好防護,回家後及時洗手,居家要勤通風。此外,患者要堅持規律用藥,並學會通過觀察咳嗽、咳痰等情況來監測病情變化。


三、慢阻肺治療五大誤區

慢阻肺病治療中存在哪些誤區呢?第一大誤區是許多患者認爲只要症狀得到控制就可以停藥。其實,慢阻肺病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種慢性病,需要終身用藥治療。用藥可以改善症狀、提高肺活動耐力、減緩肺功能下降,但需要終身用藥。部分患者在用藥後,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症狀得到改善,就擅自停藥,後續疾病可能會復發。

對於慢阻肺病患者來說,首選推薦吸入藥物治療。一些患者覺得使用吸入藥物裝置很困難,只用口服藥。但吸入藥物能直接通過呼吸帶入氣道,在病變部位發揮作用,起效快,且避免了口服藥的全身副作用。此外,一個裝置可以放置一種、兩種甚至三種藥物,起到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1+1>2的效果。然而,部分患者因爲裝置使用麻煩,不願使用吸入藥物,這也是一個誤區。

部分患者聽到吸入藥物裏含有激素,就如臨大敵,覺得只要用了激素就會發胖、血糖升高、骨質疏鬆,產生許多問題,這也是誤區之一。口服激素可能導致上述問題,但慢阻肺病使用的藥物是吸入激素,用量很少,且主要通過吸入裝置沉積到肺部發揮作用,副作用很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藥物是經口吸入的,可能會殘留在口腔。患者在吸入含有激素的藥物後,一定要漱口,以減少口腔局部副作用,例如聲音嘶啞、口腔潰瘍,甚至鵝口瘡真菌感染等。

第四個誤區是患者重治療、輕預防,忽視吸菸的危害。吸菸是導致慢阻肺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對於高危人羣,戒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發展爲慢阻肺病。對於已確診患有慢阻肺病的患者,吸菸更是應該禁止。有的患者一邊吸着藥,一邊抽着煙。我們常跟患者說,如果不戒菸,再好的療效都會被一支菸抵消掉。

還有一個誤區是患者重視藥物治療,卻忽視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以吸入藥物爲主,但還有許多非藥物干預措施,如疫苗接種、康復鍛鍊、營養支持等。許多慢阻肺病患者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需要通過補充營養來增強抵抗力,增加機體活動能力,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