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上聯,源自唐代被譽爲“詩鬼”的李賀所作《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聯句,其前半句爲“衰蘭送客咸陽道”,整首詩瀰漫着送別的哀愁。該句後半部分以其直白而深邃的情感表達,以及豐富的想象力,觸動了無數凡夫俗子的心絃,故而民間常有人以此爲對,但遺憾的是,唐代並未出現與之完美匹配的下聯。
直至兩百年後的北宋,一位名叫石延年的大才子,在一次與友人的詩歌雅集中,聽聞此上聯,藉着酒意,脫口而出:“月如無恨月長圓。”此言一出,四座皆驚,無不心悅誠服,這句下聯也因此成爲了流傳千古的絕配。
“三豪”之一
石延年,北宋時期的官員、文學家、書法家,字曼卿,又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附近),後因後晉割讓幽州於契丹,其家族南遷,定居於宋城(今河南商丘以南)。他雖屢試不第,但終以右班殿直入仕,後改任太常寺太祝,累遷至大理寺丞,官至祕閣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學家石介曾讚譽石延年之詩、歐陽修之文、杜默之歌爲“三豪”。
嗜酒如命
石延年性情豪邁不羈,尤好酒,酒量更是無人能及。義士劉潛,同樣海量,常與石延年較勁。某日,二人於新開張的王氏酒樓自晨至暮,對飲無言。次日,京都盛傳有兩位酒仙,於王氏酒樓暢飲終日,面不改色。後經證實,此二人正是石延年與劉潛。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時,劉潛來訪,二人乘舟豪飲至夜半,酒將盡,見舟中尚有一斗醋,便將其混入酒中,繼續暢飲,直至天明,又是一夜未眠。
石延年飲酒之怪誕,堪稱一絕。他或蓬頭赤足,戴枷而飲,謂之“囚飲”;或攀樹而飲,名曰“巢飲”;或以稻麥稈束身,僅露頭與人對飲,謂之“鱉飲”;或夜飲不點燈,謂之“鬼飲”;或飲酒時上跳下躍,謂之“鶴飲”。其飲酒之態,豪放至此。他常於宮署後廟庵中仰臥,自名其庵爲“捫蝨庵”。
信手戲作
石延年才華橫溢,性格豁達,不拘小節,淡泊名利。早年進士及第,本是讀書人夢寐以求之事,然因科舉舞弊案複查,他不幸落第。當時,他已獲進士身份,詔書、朝服皆已備齊,衆人正於興國寺歡慶,突聞復考落第之命,衆人皆失色痛哭,唯石延年泰然自若,脫下靴袍交還使者,身着內衣、頭戴襆頭,重坐席上,談笑風生,彷彿無事發生。他還即興集成一首《偶成》詩:
年去年來來去忙,爲他人作嫁衣裳。
仰天大笑出門去,獨對春風舞一場。
次日,落第者皆被授予三班借職,石延年恥不就任,並作絕句以諷之:
無才且作三班借,請俸爭如錄事參。
從此罷稱鄉貢進,直須走馬東西南。
此詩巧妙嵌入各種官名,極盡諷刺嘲笑之能事,彰顯了他對科舉制度與仕途的蔑視。
石延年舉止放蕩不羈,善詼諧。一日,他乘馬遊報寧寺,牽馬人失控,馬驚,石延年墜地,侍從急扶其上馬。行人圍觀,皆以爲他將大發雷霆,不料他卻悠然揚鞭,笑對牽馬人道:“幸吾爲石學士,若爲瓦學士,豈不碎矣?”
石延年去世後,其酒友蘇舜欽作詩《哭曼卿》以悼之:
去年春雨開百花,與君相會歡無涯。
高歌長吟插花飲,醉倒不去眠君家。
宣水與農水
石延年的幽默,在另一則故事中亦有所體現。時他在中書堂任職,宰相命他取宣水,他不知宣水爲何物,便問宰相。宰相答曰:“宣水乃宣徽院之水,以其清甜。”石延年聞言,覺得此說頗爲彆扭,便反問:“那司農寺之水,是否便爲農水?”此言一出,旁聽者皆忍俊不禁。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上聯,源自唐代被譽爲“詩鬼”的李賀所作《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聯句,其前半句爲“衰蘭送客咸陽道”,整首詩瀰漫着送別的哀愁。該句後半部分以其直白而深邃的情感表達,以及豐富的想象力,觸動了無數凡夫俗子的心絃,故而民間常有人以此爲對,但遺憾的是,唐代並未出現與之完美匹配的下聯。
直至兩百年後的北宋,一位名叫石延年的大才子,在一次與友人的詩歌雅集中,聽聞此上聯,藉着酒意,脫口而出:“月如無恨月長圓。”此言一出,四座皆驚,無不心悅誠服,這句下聯也因此成爲了流傳千古的絕配。
“三豪”之一
石延年,北宋時期的官員、文學家、書法家,字曼卿,又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附近),後因後晉割讓幽州於契丹,其家族南遷,定居於宋城(今河南商丘以南)。他雖屢試不第,但終以右班殿直入仕,後改任太常寺太祝,累遷至大理寺丞,官至祕閣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學家石介曾讚譽石延年之詩、歐陽修之文、杜默之歌爲“三豪”。
嗜酒如命
石延年性情豪邁不羈,尤好酒,酒量更是無人能及。義士劉潛,同樣海量,常與石延年較勁。某日,二人於新開張的王氏酒樓自晨至暮,對飲無言。次日,京都盛傳有兩位酒仙,於王氏酒樓暢飲終日,面不改色。後經證實,此二人正是石延年與劉潛。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時,劉潛來訪,二人乘舟豪飲至夜半,酒將盡,見舟中尚有一斗醋,便將其混入酒中,繼續暢飲,直至天明,又是一夜未眠。
石延年飲酒之怪誕,堪稱一絕。他或蓬頭赤足,戴枷而飲,謂之“囚飲”;或攀樹而飲,名曰“巢飲”;或以稻麥稈束身,僅露頭與人對飲,謂之“鱉飲”;或夜飲不點燈,謂之“鬼飲”;或飲酒時上跳下躍,謂之“鶴飲”。其飲酒之態,豪放至此。他常於宮署後廟庵中仰臥,自名其庵爲“捫蝨庵”。
信手戲作
石延年才華橫溢,性格豁達,不拘小節,淡泊名利。早年進士及第,本是讀書人夢寐以求之事,然因科舉舞弊案複查,他不幸落第。當時,他已獲進士身份,詔書、朝服皆已備齊,衆人正於興國寺歡慶,突聞復考落第之命,衆人皆失色痛哭,唯石延年泰然自若,脫下靴袍交還使者,身着內衣、頭戴襆頭,重坐席上,談笑風生,彷彿無事發生。他還即興集成一首《偶成》詩:
年去年來來去忙,爲他人作嫁衣裳。
仰天大笑出門去,獨對春風舞一場。
次日,落第者皆被授予三班借職,石延年恥不就任,並作絕句以諷之:
無才且作三班借,請俸爭如錄事參。
從此罷稱鄉貢進,直須走馬東西南。
此詩巧妙嵌入各種官名,極盡諷刺嘲笑之能事,彰顯了他對科舉制度與仕途的蔑視。
石延年舉止放蕩不羈,善詼諧。一日,他乘馬遊報寧寺,牽馬人失控,馬驚,石延年墜地,侍從急扶其上馬。行人圍觀,皆以爲他將大發雷霆,不料他卻悠然揚鞭,笑對牽馬人道:“幸吾爲石學士,若爲瓦學士,豈不碎矣?”
石延年去世後,其酒友蘇舜欽作詩《哭曼卿》以悼之:
去年春雨開百花,與君相會歡無涯。
高歌長吟插花飲,醉倒不去眠君家。
宣水與農水
石延年的幽默,在另一則故事中亦有所體現。時他在中書堂任職,宰相命他取宣水,他不知宣水爲何物,便問宰相。宰相答曰:“宣水乃宣徽院之水,以其清甜。”石延年聞言,覺得此說頗爲彆扭,便反問:“那司農寺之水,是否便爲農水?”此言一出,旁聽者皆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