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健康是“頭”等大事
2023-09-16

國際腦研究組織第四屆神經科學大會將21世紀譽爲“腦的世紀”。近年來,我國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這一趨勢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00年9月16日,我國正式將每年9月命名爲“腦健康月”,並由中國醫促會腦健康專業委員會的王忠誠等百餘位著名專家學者倡議,將每年9月16日定爲“腦健康日”。

據相關統計,目前我國腦血管病患者已接近700萬,每年新發病人數超過200萬。我國醫學界對腦健康的研究重點集中在腦血管病、老年癡呆症、癲癇、精神發育遲滯等典型病症上。在所有疾病中,腦血管病的致殘率位居首位,其中70%以上的患者會留下各種後遺症。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話到嘴邊卻想不起來要說什麼,剛起身就忘了接下來要做什麼,出門後不確定自己是否鎖了門,開門進家卻忘記拔掉鑰匙……這些跡象都在提醒我們:大腦需要調養了。大腦相當於人體的“司令部”,由約1000億個神經元構成,對人體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思維活動起着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

腦健康,大腦健康

一、重視腦健康

腦病已成爲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許多人認爲,只有得了腦部疾病才意味着大腦處於不健康狀態,其實這種觀點只說對了一半。大腦不健康主要分爲兩種情況:

一種是大腦出現明確的病症,例如卒中、腦腫瘤、腦外傷、顱內炎症、老年性癡呆、帕金森病、癲癇、腦積水等;

另一種則是大腦處於“亞健康”狀態。這種狀態下,人體雖無明顯疾病,但會出現疲勞、活力減退、反應能力下降、適應力減弱、創造力不足以及自我感覺不適等表現。腦亞健康介於腦健康與疾病之間,是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如果大腦長期處於這種“亞健康”狀態,容易引發腦血管疾病。


二、腦病年輕化趨勢

過去,人們普遍認爲腦部疾病是老年人的“專利”,但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職場人熬夜、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等問題日益突出,腦部疾病正逐漸向年輕人“偏愛”靠攏。40多歲甚至20、30歲的患者比例正在逐漸升高。那麼,年輕人容易患哪些腦部疾病呢?

1、腦卒中:腦卒中並非老年人的“專利”。雖然其主要患病人羣是中老年人,臨牀資料顯示2/3以上的腦卒中首次發病者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這並不意味着年輕人可以高枕無憂。年輕人患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除了高血壓、酗酒、吸菸、夜生活過度、高脂肪飲食、熬夜外,還包括代謝異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血液病、心臟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因此,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查找並治療原發病,是年輕人遠離腦卒中的關鍵。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發病率雖集中在60歲以後,但年輕人也並非“絕緣”。事實上,年輕人發病的比例高達帕金森病人羣體的10%左右,即每十位患者中就有一人不足40歲,目前發現的最小患者僅有12歲。帕金森病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普遍認爲與遺傳、環境污染、感染、藥物、長期接觸農藥、化學溶劑或重金屬有關。帕金森病有三大預警信號,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理想:一是“震顫”,這是帕金森病最常見的首發症狀,7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手、腳或身體其他部位不由自主的顫抖;二是肌肉關節僵硬,走路邁不開步子,身體前傾容易跌倒,在進行刷牙、系鈕釦等精細動作時緩慢且喫力;三是需要特別警惕的一類隱匿信號:嗅覺減退、夜間失眠多夢、排便不淨感、嚴重便祕、思維遲鈍、記憶減退、抑鬱、尿頻尿急等。帕金森病給患者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是巨大的,因此,大家必須重視這種疾病。


三、如何保護大腦健康

古人云:“上醫治未病”,強調的是對疾病的預防。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大腦,預防腦部疾病呢?

1、適當運動:鍛鍊後,大腦分泌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會增加,有助於調整大腦神經元,促進大腦釋放“快樂激素”內啡肽,從而減輕壓力、重啓大腦活力。老年人可以選擇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溫和的運動,年輕人則可以嘗試游泳、打球、慢跑等更具活力的運動。

2、生活有規律:睡眠時,腦脊液在腦細胞間的循環速度比清醒時快很多,有助於大腦排出“垃圾”。許多年輕人出現腦部疾病,往往是由於休息不足、過度疲勞引起的,如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煩躁等。因此,建議每天晚上十二點前入睡,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3、常用腦:“用進廢退”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大腦。不斷學習、挑戰新事物,可以保持大腦的活力。生活中可以通過唱歌、下棋、讀書、打牌等方式鍛鍊大腦,讓大腦保持活躍狀態。

4、戒菸限酒: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酒精中毒,引發認知功能障礙,還會損害腦血管,增加腦卒中的風險。吸菸則會顯著增加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風險。如果這些病變發生在大腦主管認知功能的區域,就會直接損傷膽鹼能神經元,導致認知功能障礙。

5、多與他人交流,保持愉悅心情:經常大笑能保持大腦活力,讓思維變得更敏捷。多與他人交流,保持愉悅的心情,對大腦健康至關重要。


四、哪些情況需要進行腦健康檢查

如果腦部出現不適,應前往正規的專科醫院就診,遵醫囑進行預防及治療。以下幾類人羣需要定期進行腦健康檢查:

年齡40歲以上者;處於“亞健康”狀態者,包括疾病的臨牀前期和亞健康狀態。腦亞健康是一種介於腦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生理功能低下狀態;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代謝綜合徵、長期吸菸、長期飲酒者;有肢體無力或麻木者(短暫無力或麻木也包括);頭痛頭暈者、耳鳴者;情緒不佳、睡眠不好者;有頸椎病者。


腦健康關乎生命質量,關注腦健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腦健康是“頭”等大事

國際腦研究組織第四屆神經科學大會將21世紀譽爲“腦的世紀”。近年來,我國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這一趨勢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00年9月16日,我國正式將每年9月命名爲“腦健康月”,並由中國醫促會腦健康專業委員會的王忠誠等百餘位著名專家學者倡議,將每年9月16日定爲“腦健康日”。

據相關統計,目前我國腦血管病患者已接近700萬,每年新發病人數超過200萬。我國醫學界對腦健康的研究重點集中在腦血管病、老年癡呆症、癲癇、精神發育遲滯等典型病症上。在所有疾病中,腦血管病的致殘率位居首位,其中70%以上的患者會留下各種後遺症。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話到嘴邊卻想不起來要說什麼,剛起身就忘了接下來要做什麼,出門後不確定自己是否鎖了門,開門進家卻忘記拔掉鑰匙……這些跡象都在提醒我們:大腦需要調養了。大腦相當於人體的“司令部”,由約1000億個神經元構成,對人體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思維活動起着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

腦健康,大腦健康

一、重視腦健康

腦病已成爲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許多人認爲,只有得了腦部疾病才意味着大腦處於不健康狀態,其實這種觀點只說對了一半。大腦不健康主要分爲兩種情況:

一種是大腦出現明確的病症,例如卒中、腦腫瘤、腦外傷、顱內炎症、老年性癡呆、帕金森病、癲癇、腦積水等;

另一種則是大腦處於“亞健康”狀態。這種狀態下,人體雖無明顯疾病,但會出現疲勞、活力減退、反應能力下降、適應力減弱、創造力不足以及自我感覺不適等表現。腦亞健康介於腦健康與疾病之間,是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如果大腦長期處於這種“亞健康”狀態,容易引發腦血管疾病。


二、腦病年輕化趨勢

過去,人們普遍認爲腦部疾病是老年人的“專利”,但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職場人熬夜、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等問題日益突出,腦部疾病正逐漸向年輕人“偏愛”靠攏。40多歲甚至20、30歲的患者比例正在逐漸升高。那麼,年輕人容易患哪些腦部疾病呢?

1、腦卒中:腦卒中並非老年人的“專利”。雖然其主要患病人羣是中老年人,臨牀資料顯示2/3以上的腦卒中首次發病者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這並不意味着年輕人可以高枕無憂。年輕人患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除了高血壓、酗酒、吸菸、夜生活過度、高脂肪飲食、熬夜外,還包括代謝異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血液病、心臟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因此,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查找並治療原發病,是年輕人遠離腦卒中的關鍵。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發病率雖集中在60歲以後,但年輕人也並非“絕緣”。事實上,年輕人發病的比例高達帕金森病人羣體的10%左右,即每十位患者中就有一人不足40歲,目前發現的最小患者僅有12歲。帕金森病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普遍認爲與遺傳、環境污染、感染、藥物、長期接觸農藥、化學溶劑或重金屬有關。帕金森病有三大預警信號,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理想:一是“震顫”,這是帕金森病最常見的首發症狀,7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手、腳或身體其他部位不由自主的顫抖;二是肌肉關節僵硬,走路邁不開步子,身體前傾容易跌倒,在進行刷牙、系鈕釦等精細動作時緩慢且喫力;三是需要特別警惕的一類隱匿信號:嗅覺減退、夜間失眠多夢、排便不淨感、嚴重便祕、思維遲鈍、記憶減退、抑鬱、尿頻尿急等。帕金森病給患者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是巨大的,因此,大家必須重視這種疾病。


三、如何保護大腦健康

古人云:“上醫治未病”,強調的是對疾病的預防。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大腦,預防腦部疾病呢?

1、適當運動:鍛鍊後,大腦分泌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會增加,有助於調整大腦神經元,促進大腦釋放“快樂激素”內啡肽,從而減輕壓力、重啓大腦活力。老年人可以選擇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溫和的運動,年輕人則可以嘗試游泳、打球、慢跑等更具活力的運動。

2、生活有規律:睡眠時,腦脊液在腦細胞間的循環速度比清醒時快很多,有助於大腦排出“垃圾”。許多年輕人出現腦部疾病,往往是由於休息不足、過度疲勞引起的,如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煩躁等。因此,建議每天晚上十二點前入睡,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3、常用腦:“用進廢退”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大腦。不斷學習、挑戰新事物,可以保持大腦的活力。生活中可以通過唱歌、下棋、讀書、打牌等方式鍛鍊大腦,讓大腦保持活躍狀態。

4、戒菸限酒: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酒精中毒,引發認知功能障礙,還會損害腦血管,增加腦卒中的風險。吸菸則會顯著增加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風險。如果這些病變發生在大腦主管認知功能的區域,就會直接損傷膽鹼能神經元,導致認知功能障礙。

5、多與他人交流,保持愉悅心情:經常大笑能保持大腦活力,讓思維變得更敏捷。多與他人交流,保持愉悅的心情,對大腦健康至關重要。


四、哪些情況需要進行腦健康檢查

如果腦部出現不適,應前往正規的專科醫院就診,遵醫囑進行預防及治療。以下幾類人羣需要定期進行腦健康檢查:

年齡40歲以上者;處於“亞健康”狀態者,包括疾病的臨牀前期和亞健康狀態。腦亞健康是一種介於腦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生理功能低下狀態;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代謝綜合徵、長期吸菸、長期飲酒者;有肢體無力或麻木者(短暫無力或麻木也包括);頭痛頭暈者、耳鳴者;情緒不佳、睡眠不好者;有頸椎病者。


腦健康關乎生命質量,關注腦健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