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喝了水還是渴?正確喝水有講究!
2025-03-11

由於沒有喝足夠的水而導致的口渴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是有人明明剛喝了水卻還是口渴是爲什麼呢?其實這是因爲不正確的喝水方式引起的。KOK娱乐健康提醒,正確喝水有講究!

喝水.正確喝水

一、身體:缺水與否的忠實信使

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釋義(2024年版)》第31條明確指出,充足的水分攝入是維繫機體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溫和氣候及低強度身體活動條件下,成年男性每日建議飲水量爲1700毫升,女性則爲1500毫升;而對於從事高溫作業或重體力勞動者,應酌情增加飲水量以滿足身體需求。身體是否缺水,其信號多樣而明確:

1、口渴:當口渴感襲來,實則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缺水警報。因此,主動飲水,避免口渴時才匆忙補水,是明智之舉。

2、排尿情況:排尿次數與尿量直接反映了水分攝入狀況。一般而言,健康成人每日排尿4至6次,總量約1000至2000毫升,單次尿量大約300毫升。若排尿次數減少或尿量低於常態,則可能暗示身體水分不足。

3、尿液顏色:健康成人的尿液應呈現透明淡黃。水分攝入不足時,尿液顏色會逐漸加深,缺水程度愈甚,顏色愈濃。


二、電解質:缺水時的關鍵補充

電解質,即體液中以離子形式存在的物質,如鈉、鉀、氯、鈣、鎂等,對於維持身體機能至關重要。在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後大量出汗,若僅大量飲用白開水或含糖飲料,非但不能有效解渴,反而可能因電解質失衡而感到更加口渴,甚至出現眩暈、乏力等症狀。此時,適量補充電解質顯得尤爲重要。

鈉是出汗後首要需補充的礦物質,淡鹽水成爲優選。自制淡鹽水簡便易行,參考口服補液鹽Ⅲ的鈉含量,可在1升水中添加3至6克食鹽,並酌量加入糖或蜂蜜以提升口感,水溫控制在30至40℃,既溫熱又不燙口。此外,茶水、純果汁、蔬菜汁等天然飲品因含有鉀元素,只需稍加食鹽以補充鈉,即可成爲補充能量與電解質的佳選。當然,市面上也有現成的電解質水可供選擇,選購時需留意電解質成分及其含量,優選低糖版本,以利於小腸對水分及電解質的吸收。


三、電解質補充需謹慎

儘管電解質水在某些情境下大有裨益,但並非人人適宜:

1、慢性腎功能衰竭及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科學調整電解質平衡。

2、高血壓患者:《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日鈉鹽攝入量應少於2克,故日常不宜飲用電解質水。

3、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糖分與鈉鹽攝入,以免影響血糖及血壓管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糖尿病患者每日鈉攝入量應不超過5克,因此亦應謹慎飲用電解質水。


KOK娱乐健康提醒,一旦出現嚴重脫水症狀,如呼吸急促、噁心、煩躁、肌肉抽搐,乃至幻覺、昏迷等,自制淡鹽水或電解質飲料已難以滿足身體急需,應立即就醫,在專業指導下使用配比精確的補液鹽進行治療,以確保電解質得到迅速且有效的補充。

【保健】喝了水還是渴?正確喝水有講究!

由於沒有喝足夠的水而導致的口渴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是有人明明剛喝了水卻還是口渴是爲什麼呢?其實這是因爲不正確的喝水方式引起的。KOK娱乐健康提醒,正確喝水有講究!

喝水.正確喝水

一、身體:缺水與否的忠實信使

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釋義(2024年版)》第31條明確指出,充足的水分攝入是維繫機體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溫和氣候及低強度身體活動條件下,成年男性每日建議飲水量爲1700毫升,女性則爲1500毫升;而對於從事高溫作業或重體力勞動者,應酌情增加飲水量以滿足身體需求。身體是否缺水,其信號多樣而明確:

1、口渴:當口渴感襲來,實則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缺水警報。因此,主動飲水,避免口渴時才匆忙補水,是明智之舉。

2、排尿情況:排尿次數與尿量直接反映了水分攝入狀況。一般而言,健康成人每日排尿4至6次,總量約1000至2000毫升,單次尿量大約300毫升。若排尿次數減少或尿量低於常態,則可能暗示身體水分不足。

3、尿液顏色:健康成人的尿液應呈現透明淡黃。水分攝入不足時,尿液顏色會逐漸加深,缺水程度愈甚,顏色愈濃。


二、電解質:缺水時的關鍵補充

電解質,即體液中以離子形式存在的物質,如鈉、鉀、氯、鈣、鎂等,對於維持身體機能至關重要。在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後大量出汗,若僅大量飲用白開水或含糖飲料,非但不能有效解渴,反而可能因電解質失衡而感到更加口渴,甚至出現眩暈、乏力等症狀。此時,適量補充電解質顯得尤爲重要。

鈉是出汗後首要需補充的礦物質,淡鹽水成爲優選。自制淡鹽水簡便易行,參考口服補液鹽Ⅲ的鈉含量,可在1升水中添加3至6克食鹽,並酌量加入糖或蜂蜜以提升口感,水溫控制在30至40℃,既溫熱又不燙口。此外,茶水、純果汁、蔬菜汁等天然飲品因含有鉀元素,只需稍加食鹽以補充鈉,即可成爲補充能量與電解質的佳選。當然,市面上也有現成的電解質水可供選擇,選購時需留意電解質成分及其含量,優選低糖版本,以利於小腸對水分及電解質的吸收。


三、電解質補充需謹慎

儘管電解質水在某些情境下大有裨益,但並非人人適宜:

1、慢性腎功能衰竭及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科學調整電解質平衡。

2、高血壓患者:《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日鈉鹽攝入量應少於2克,故日常不宜飲用電解質水。

3、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糖分與鈉鹽攝入,以免影響血糖及血壓管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糖尿病患者每日鈉攝入量應不超過5克,因此亦應謹慎飲用電解質水。


KOK娱乐健康提醒,一旦出現嚴重脫水症狀,如呼吸急促、噁心、煩躁、肌肉抽搐,乃至幻覺、昏迷等,自制淡鹽水或電解質飲料已難以滿足身體急需,應立即就醫,在專業指導下使用配比精確的補液鹽進行治療,以確保電解質得到迅速且有效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