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大範圍地區開啓“炙烤”模式,多地最高氣溫超過40℃。這也導致中暑患者增多,甚至出現死亡病例。醫生提醒,出現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一定要及時加以干預,否則症狀將持續加重導致熱射病。
“熱死人了”,不再只是一句玩笑話。很多人認爲中暑只是小毛病,其實嚴重中暑所致的熱射病被稱爲盛夏殺手,對人們的危害不能小覷。
一、什麼是熱射病?
高溫不僅讓人體感不適,更容易引發中暑,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熱射病即屬於重度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它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肌肉組織、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問題,極易引發多器官衰竭。
熱射病有三大突出特徵——無汗、高溫(體溫升至40℃以上)和神志模糊。
無汗是因爲在持續悶熱的環境下,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已經失調了,無法及時排汗;
高溫是因爲汗液無法排出,熱量積蓄在臟器和肌肉組織,導致皮膚乾燥、體溫升高;
最後會影響到全身器官,引發局部肌肉痙攣、口乾、昏迷、血壓升高、呼吸困難甚至多器官衰竭。6月30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連續收治了3名熱射病轉診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來勢洶洶,多器官衰竭,在轉診至華西醫院時就發生呼吸心臟驟停,雖經全力搶救,但最終不幸去世。
熱射病可分爲勞力性熱射病及非勞力性熱射病。
1、勞力性熱射病主要在高溫、溼度大、無風天氣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體育運動時發病,多爲平素健康的年輕人,伴大量出汗,病死率高。
2、非勞力性熱射病主要在高溫、居住環境封閉的年老體弱人羣中發病,表現爲皮膚乾熱,發紅,無汗,甚至可出現行爲異常、癲癇樣發作、休克、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
很多老人在夏天由於省電、發汗等原因,拒絕開空調,往往就會在潮溼悶熱的室內中暑。浙大一院急診科在這些天收治了一位80多歲的奶奶,就是非勞力性熱射病。奶奶在家不開空調,只用風扇吹,結果被熱暈過去,被送到醫院時體溫達到42℃,有意識障礙,神志不清,多器官損傷,檢查發現有橫紋肌溶解、乳酸指標超高、腎臟受損,被確診爲熱射病。
二、中暑後應如何急救?
中暑的後,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舒服,包括眼前發黑、頭暈、頭疼、噁心嘔吐、心跳加快、出冷汗、抽筋,嚴重的可能會直接失去意識。很多時候,直到「暈倒了」,大家才注意到有人中暑了。
但不管中暑的情況是否嚴重,首先要做的都是轉移到有空調、起碼是陰涼的地方休息,脫下身上多餘的衣服,幫助身體散熱。
如果病人意識清醒,可讓其飲用一些淡鹽水。但補充水分不宜過多,不然會引起腹痛、嘔吐和噁心等不適症狀。
如果中暑的患者昏迷、抽搐了,那極可能是熱射病,必須第一時間送至醫院搶救。
不要覺得任何情況都「緩一緩」就過去了,嚴重的中暑是可能威脅生命安全的。
在等待救護車或出租車這個短暫的時間段,可以將冰袋、冰鎮礦泉水敷在患者的腋窩、大腿根部、脖頸以及背部;或者,用冷水對患者進行淋浴沖洗或盆浴。當病人體溫降至38℃以下時,就要停止吹風、灑冷水等強制性降溫方法。
三、中暑後的錯誤操作
1、掐人中無濟於事: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體產熱和散熱平衡嚴重失調,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降溫、脫離熱源。掐人中僅僅能起到刺激疼痛的作用,與掐大腿無異,不能用來急救。尤其對於昏迷的病人,掐人中有時甚至可能因爲疼痛刺激引起誤吸窒息,反而存在病情加重的潛在風險。
2、藿香正氣水不是萬能藥:首先,藿香正氣水主要用來解表化溼、理氣和中,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溼滯或夏傷暑溼所致的感冒,也就是熱傷風;而中暑並不在藿香正氣水的適應證當中。其次,藿香正氣水的酒精含量爲40%~50%,服用後可能引起嚴重的脫水,中暑損傷會更嚴重。
3、猛喝涼水當心“水中毒”:中暑後,短時間內快速、大量飲水,會引起急性胃瀦留,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增加心臟負擔。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爲宜。
四、如何預防熱射病?
一般來講,氣溫超過37℃即爲酷暑天氣,37℃連續三天以上被稱爲高溫熱浪,這是一種災害天氣,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預防中暑。
1、天氣炎熱和溼度較大時,應儘量避免強體力勞動。如需在高溫條件下行走或鍛鍊,請不要馬上進行劇烈運動,應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讓身體慢慢適應外界的環境。
當已經感覺到心跳加重且胸悶憋氣,尤其是感到頭暈、意識模糊、虛弱,甚至要暈倒的時候,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迅速找到陰涼通風處休息。
2、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適當補充含鉀、鎂、鈣鹽防暑降溫飲料,家中常備防暑降溫藥品(如清涼油、風油精)。需低鹽飲食者,在補充鹽分之前,應當諮詢醫生。
3、高溫天氣時,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飲料會導致失去更多的體液。同時,還應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對於某些需要限制液體攝入量的病人,高溫時的飲水量應遵循醫囑。
4、別將孩子單獨留在車裏。太陽照射下車內溫度會迅速升高。此時留在車裏的任何人都有嚴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風險。嬰幼兒和兒童若被獨自留在停放的車輛中無人看管時,導致嚴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風險最大。
近日,北方大範圍地區開啓“炙烤”模式,多地最高氣溫超過40℃。這也導致中暑患者增多,甚至出現死亡病例。醫生提醒,出現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一定要及時加以干預,否則症狀將持續加重導致熱射病。
“熱死人了”,不再只是一句玩笑話。很多人認爲中暑只是小毛病,其實嚴重中暑所致的熱射病被稱爲盛夏殺手,對人們的危害不能小覷。
一、什麼是熱射病?
高溫不僅讓人體感不適,更容易引發中暑,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熱射病即屬於重度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它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肌肉組織、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問題,極易引發多器官衰竭。
熱射病有三大突出特徵——無汗、高溫(體溫升至40℃以上)和神志模糊。
無汗是因爲在持續悶熱的環境下,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已經失調了,無法及時排汗;
高溫是因爲汗液無法排出,熱量積蓄在臟器和肌肉組織,導致皮膚乾燥、體溫升高;
最後會影響到全身器官,引發局部肌肉痙攣、口乾、昏迷、血壓升高、呼吸困難甚至多器官衰竭。6月30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連續收治了3名熱射病轉診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來勢洶洶,多器官衰竭,在轉診至華西醫院時就發生呼吸心臟驟停,雖經全力搶救,但最終不幸去世。
熱射病可分爲勞力性熱射病及非勞力性熱射病。
1、勞力性熱射病主要在高溫、溼度大、無風天氣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體育運動時發病,多爲平素健康的年輕人,伴大量出汗,病死率高。
2、非勞力性熱射病主要在高溫、居住環境封閉的年老體弱人羣中發病,表現爲皮膚乾熱,發紅,無汗,甚至可出現行爲異常、癲癇樣發作、休克、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
很多老人在夏天由於省電、發汗等原因,拒絕開空調,往往就會在潮溼悶熱的室內中暑。浙大一院急診科在這些天收治了一位80多歲的奶奶,就是非勞力性熱射病。奶奶在家不開空調,只用風扇吹,結果被熱暈過去,被送到醫院時體溫達到42℃,有意識障礙,神志不清,多器官損傷,檢查發現有橫紋肌溶解、乳酸指標超高、腎臟受損,被確診爲熱射病。
二、中暑後應如何急救?
中暑的後,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舒服,包括眼前發黑、頭暈、頭疼、噁心嘔吐、心跳加快、出冷汗、抽筋,嚴重的可能會直接失去意識。很多時候,直到「暈倒了」,大家才注意到有人中暑了。
但不管中暑的情況是否嚴重,首先要做的都是轉移到有空調、起碼是陰涼的地方休息,脫下身上多餘的衣服,幫助身體散熱。
如果病人意識清醒,可讓其飲用一些淡鹽水。但補充水分不宜過多,不然會引起腹痛、嘔吐和噁心等不適症狀。
如果中暑的患者昏迷、抽搐了,那極可能是熱射病,必須第一時間送至醫院搶救。
不要覺得任何情況都「緩一緩」就過去了,嚴重的中暑是可能威脅生命安全的。
在等待救護車或出租車這個短暫的時間段,可以將冰袋、冰鎮礦泉水敷在患者的腋窩、大腿根部、脖頸以及背部;或者,用冷水對患者進行淋浴沖洗或盆浴。當病人體溫降至38℃以下時,就要停止吹風、灑冷水等強制性降溫方法。
三、中暑後的錯誤操作
1、掐人中無濟於事: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體產熱和散熱平衡嚴重失調,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降溫、脫離熱源。掐人中僅僅能起到刺激疼痛的作用,與掐大腿無異,不能用來急救。尤其對於昏迷的病人,掐人中有時甚至可能因爲疼痛刺激引起誤吸窒息,反而存在病情加重的潛在風險。
2、藿香正氣水不是萬能藥:首先,藿香正氣水主要用來解表化溼、理氣和中,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溼滯或夏傷暑溼所致的感冒,也就是熱傷風;而中暑並不在藿香正氣水的適應證當中。其次,藿香正氣水的酒精含量爲40%~50%,服用後可能引起嚴重的脫水,中暑損傷會更嚴重。
3、猛喝涼水當心“水中毒”:中暑後,短時間內快速、大量飲水,會引起急性胃瀦留,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增加心臟負擔。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爲宜。
四、如何預防熱射病?
一般來講,氣溫超過37℃即爲酷暑天氣,37℃連續三天以上被稱爲高溫熱浪,這是一種災害天氣,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預防中暑。
1、天氣炎熱和溼度較大時,應儘量避免強體力勞動。如需在高溫條件下行走或鍛鍊,請不要馬上進行劇烈運動,應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讓身體慢慢適應外界的環境。
當已經感覺到心跳加重且胸悶憋氣,尤其是感到頭暈、意識模糊、虛弱,甚至要暈倒的時候,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迅速找到陰涼通風處休息。
2、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適當補充含鉀、鎂、鈣鹽防暑降溫飲料,家中常備防暑降溫藥品(如清涼油、風油精)。需低鹽飲食者,在補充鹽分之前,應當諮詢醫生。
3、高溫天氣時,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飲料會導致失去更多的體液。同時,還應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對於某些需要限制液體攝入量的病人,高溫時的飲水量應遵循醫囑。
4、別將孩子單獨留在車裏。太陽照射下車內溫度會迅速升高。此時留在車裏的任何人都有嚴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風險。嬰幼兒和兒童若被獨自留在停放的車輛中無人看管時,導致嚴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風險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