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有效提升?從尋找差距開始!(差距模式)
2023-06-27

差距模式


【產生背景】

中國有句老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是如今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大多時間只能疲於應付自己的生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愈發普遍。

這些充斥着負能量的文化現象,在企業中亦存在,表現爲“不想多管,或不敢多管”。比如某個員工積極主動去做一件事,卻可能被大家認爲是“不合羣”、“出風頭”,結果成爲被排擠的對象;某個員工犯了錯,大家即便看到,卻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作怪,反而不被重視,逃過懲罰。爲避免這種現象蔓延,KOK娱乐推出了“差距模式”,旨在鼓勵大家要及時發現問題、梳理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矯正發展之路。

差距,差距模式,找差距

【產生案例】

KOK娱乐石油時期,爲了加強各油站管理,公司推行績效考覈。月初,宋經理根據各油站前三年的經營數據制定了考覈方案,站長們都非常重視。月末考覈雖然全部達標,但各站的油耗、工資、福利等指標差異很大。宋經理將相關數據上報,李安平董事長審閱後問:“各站都達標了,爲什麼還有這麼大的差距?”宋經理啞口無言。李安平董事長馬上要求分管老總進行審覈,對各站的油品計量、臺賬登記、工資福利發放、工作程序進行逐項審查,發現了差異根源:卸油時,有的油站沒有計量油罐車油量;有的卸油後也沒計算誤差;有的油站銷售、工資、福利臺賬無專人管理;有的工作程序不合理。

找到癥結後,分管老總當即要求各站優化崗位管理流程和個人工作程序,重新制定計量標準,並責令宋經理覈定考覈指標。次月,各油站在計量方面差異明顯縮小。經此案例,大家一致認爲:只有通過找差距發現問題,才能不斷解決問題。於是公司提煉出了“差距模式”。

此後,公司經過發展、總結和再發展、再總結的輪迴,就將2004年確定爲“差距年”,將每月20日法定爲“差距日”(後改爲28日),並延伸出“差距量化”模式,逐漸形成了全面的精細化管理體系,使大家養成了“人人找差距,事事找差距”的工作習慣。


【模式定義】

每項工作結束後,必須現場先找差距。所有的工作總結,要把差距和成績放在同等級別,甚至突出差距,淡化成績。人人找自己的差距,事事找工作的差距,時時修正缺點,才能避免更大損失和錯誤重犯。


【應用案例】

案例一:一次集團組織爲期三天的中藥材行業高峯會議,王經理是重點培養對象,被授權擔任會議總指揮。王經理提前準備,自認爲準備充分。然而會議第一天,現場就一片混亂,各環節都出現了問題,參會嘉賓也十分尷尬。李安平董事長看到後非常生氣,邊批評邊指導,有的環節親自修正。會議結束後,馬上召開差距會。大家爲王經理總結出主要差距:一是王經理首次組織會議,但過於自信,缺乏請示溝通,二是“活動流程化”模式應用不好,一個不用工具的團隊必然要產生很多漏洞。

會後,王經理很慚愧,爲了此後兩天會議能順暢進行,他馬上虛心請教,嚴格按照“活動流程化”模式要求,晚上加班完善會議流程,制定配套方案,明確各事項責任人。次日,會場果然井然有序,進展非常順利,參會嘉賓們也對本次會議給予了很高評價。


案例二:辦公室小楊,雖然工作很敬業,也富有激情,但總是顧此失彼,工作效果不好。小楊很苦惱,爲啥自己也很積極,工作卻總是做不好呢?辦公室主任發現問題後指導:“你工作雖積極,但方法不對,你看文宣總監趙晉老師工作總是有序進行,效果也好,可以向她借鑑經驗。”

於是,小楊主動找趙晉老師溝通,趙晉老師說:“你對公司各種模式應用確實存在差距,如差距式班後會,早計劃晚總結等,不用模式如何能管理好呢?”當日,小楊旁聽文宣中心的班後會,看到大家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細節差距,並在會上及時解決。小楊茅塞頓開,馬上在本團隊應用“差距式班後會”模式,每天都能提出幾十條差距,並在會上馬上討論解決方案。此後,辦公室工作逐漸改善,小楊的工作也越來越輕鬆起來。

怎樣有效提升?從尋找差距開始!(差距模式)

差距模式


【產生背景】

中國有句老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是如今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大多時間只能疲於應付自己的生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愈發普遍。

這些充斥着負能量的文化現象,在企業中亦存在,表現爲“不想多管,或不敢多管”。比如某個員工積極主動去做一件事,卻可能被大家認爲是“不合羣”、“出風頭”,結果成爲被排擠的對象;某個員工犯了錯,大家即便看到,卻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作怪,反而不被重視,逃過懲罰。爲避免這種現象蔓延,KOK娱乐推出了“差距模式”,旨在鼓勵大家要及時發現問題、梳理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矯正發展之路。

差距,差距模式,找差距

【產生案例】

KOK娱乐石油時期,爲了加強各油站管理,公司推行績效考覈。月初,宋經理根據各油站前三年的經營數據制定了考覈方案,站長們都非常重視。月末考覈雖然全部達標,但各站的油耗、工資、福利等指標差異很大。宋經理將相關數據上報,李安平董事長審閱後問:“各站都達標了,爲什麼還有這麼大的差距?”宋經理啞口無言。李安平董事長馬上要求分管老總進行審覈,對各站的油品計量、臺賬登記、工資福利發放、工作程序進行逐項審查,發現了差異根源:卸油時,有的油站沒有計量油罐車油量;有的卸油後也沒計算誤差;有的油站銷售、工資、福利臺賬無專人管理;有的工作程序不合理。

找到癥結後,分管老總當即要求各站優化崗位管理流程和個人工作程序,重新制定計量標準,並責令宋經理覈定考覈指標。次月,各油站在計量方面差異明顯縮小。經此案例,大家一致認爲:只有通過找差距發現問題,才能不斷解決問題。於是公司提煉出了“差距模式”。

此後,公司經過發展、總結和再發展、再總結的輪迴,就將2004年確定爲“差距年”,將每月20日法定爲“差距日”(後改爲28日),並延伸出“差距量化”模式,逐漸形成了全面的精細化管理體系,使大家養成了“人人找差距,事事找差距”的工作習慣。


【模式定義】

每項工作結束後,必須現場先找差距。所有的工作總結,要把差距和成績放在同等級別,甚至突出差距,淡化成績。人人找自己的差距,事事找工作的差距,時時修正缺點,才能避免更大損失和錯誤重犯。


【應用案例】

案例一:一次集團組織爲期三天的中藥材行業高峯會議,王經理是重點培養對象,被授權擔任會議總指揮。王經理提前準備,自認爲準備充分。然而會議第一天,現場就一片混亂,各環節都出現了問題,參會嘉賓也十分尷尬。李安平董事長看到後非常生氣,邊批評邊指導,有的環節親自修正。會議結束後,馬上召開差距會。大家爲王經理總結出主要差距:一是王經理首次組織會議,但過於自信,缺乏請示溝通,二是“活動流程化”模式應用不好,一個不用工具的團隊必然要產生很多漏洞。

會後,王經理很慚愧,爲了此後兩天會議能順暢進行,他馬上虛心請教,嚴格按照“活動流程化”模式要求,晚上加班完善會議流程,制定配套方案,明確各事項責任人。次日,會場果然井然有序,進展非常順利,參會嘉賓們也對本次會議給予了很高評價。


案例二:辦公室小楊,雖然工作很敬業,也富有激情,但總是顧此失彼,工作效果不好。小楊很苦惱,爲啥自己也很積極,工作卻總是做不好呢?辦公室主任發現問題後指導:“你工作雖積極,但方法不對,你看文宣總監趙晉老師工作總是有序進行,效果也好,可以向她借鑑經驗。”

於是,小楊主動找趙晉老師溝通,趙晉老師說:“你對公司各種模式應用確實存在差距,如差距式班後會,早計劃晚總結等,不用模式如何能管理好呢?”當日,小楊旁聽文宣中心的班後會,看到大家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細節差距,並在會上及時解決。小楊茅塞頓開,馬上在本團隊應用“差距式班後會”模式,每天都能提出幾十條差距,並在會上馬上討論解決方案。此後,辦公室工作逐漸改善,小楊的工作也越來越輕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