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僅存活38年的王朝,憑什麼影響中國上千年?
2023-05-17

隋朝,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活38年,卻成出現頻率最高的朝代之一。“隋唐演義”、“隋唐時期”……我們可以發現,人們總是把隋朝與唐朝放到一起來談。之所以將隋唐放到一起,是因爲隋朝並不比唐朝弱,隋朝有資格與唐朝相提並論,隋朝的某些創舉甚至還影響了中國上千年。


一、統一全國——促進民族大融合

西晉滅亡之前,中原大地的漢族對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統稱爲蠻夷,所謂“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都是對少數民族的蔑稱。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林立且大多都在北方,而南朝一般被視爲漢族正統,彼此之間攻伐不斷。

直到隋朝統一全國後,這一現狀纔有了改觀。隋朝主張團結少數民族的首領,並且爲了減小民族差異,制定了諸多政策維護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比如隋朝的科舉制度規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這些舉措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大和解、民族大團結,讓少數民族對華夏民族產生了歸屬感,或者說隋朝的建立本身就促進了華夏民族的大融合。


二、京杭大運河——連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隋朝自建國之後,有一件一直在做的大事,就是修建溝通南北交通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是吳國爲了進攻齊國而修建的,但當時只修了一小段。隨着時代發展,到了隋朝,京杭大運河成了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我國古代交通不發達,南方物產豐富,可政治中心往往卻在北方,如何將南方豐富的物資運輸到北方,是統治者非常關注的問題,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則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各個地區的物資流動,爲全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戰爭時期,可以通過大運河將物資運往全國各地,爲戰爭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此可見,京杭大運河對全國經濟、軍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因如此,隋朝將大運河開通之後,後來的王朝都積極對運河進行維護和進一步開鑿。直到現在,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還被作爲“南水北調”工程使用。


三、科舉制——千年以來選拔人才的手段

科舉制是上千年來一直在使用的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甚至我們現在經常把科舉和高考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兩者完全不同,科舉直接決定了人們的一生。雖然現在看來,科舉制有很大缺陷,但在當時來說,科舉制已經是一種很公平的選拔人才方式。

隋朝之前,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但成了世族大家壟斷人才選拔的手段。“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體現出九品中正制選拔人才的依據是門第出身,而不是才華。科舉制出現後,真正意義上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壟斷局面,讓更多寒門學子有機會接觸到權力至高點,並一直延續到近代。期間科舉制不斷完善,對我國古代教育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當然,隋朝對於中國的影響不止於這幾點,可僅憑這幾點就可以看出隋朝對於中國影響之大。隋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統一,我們現在能夠有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場景,離不開隋朝的貢獻。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科舉制的施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就憑這些,隋朝就可以影響中國上千年!

一個僅存活38年的王朝,憑什麼影響中國上千年?

隋朝,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活38年,卻成出現頻率最高的朝代之一。“隋唐演義”、“隋唐時期”……我們可以發現,人們總是把隋朝與唐朝放到一起來談。之所以將隋唐放到一起,是因爲隋朝並不比唐朝弱,隋朝有資格與唐朝相提並論,隋朝的某些創舉甚至還影響了中國上千年。


一、統一全國——促進民族大融合

西晉滅亡之前,中原大地的漢族對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統稱爲蠻夷,所謂“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都是對少數民族的蔑稱。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林立且大多都在北方,而南朝一般被視爲漢族正統,彼此之間攻伐不斷。

直到隋朝統一全國後,這一現狀纔有了改觀。隋朝主張團結少數民族的首領,並且爲了減小民族差異,制定了諸多政策維護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比如隋朝的科舉制度規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這些舉措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大和解、民族大團結,讓少數民族對華夏民族產生了歸屬感,或者說隋朝的建立本身就促進了華夏民族的大融合。


二、京杭大運河——連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隋朝自建國之後,有一件一直在做的大事,就是修建溝通南北交通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是吳國爲了進攻齊國而修建的,但當時只修了一小段。隨着時代發展,到了隋朝,京杭大運河成了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我國古代交通不發達,南方物產豐富,可政治中心往往卻在北方,如何將南方豐富的物資運輸到北方,是統治者非常關注的問題,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則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各個地區的物資流動,爲全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戰爭時期,可以通過大運河將物資運往全國各地,爲戰爭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此可見,京杭大運河對全國經濟、軍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因如此,隋朝將大運河開通之後,後來的王朝都積極對運河進行維護和進一步開鑿。直到現在,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還被作爲“南水北調”工程使用。


三、科舉制——千年以來選拔人才的手段

科舉制是上千年來一直在使用的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甚至我們現在經常把科舉和高考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兩者完全不同,科舉直接決定了人們的一生。雖然現在看來,科舉制有很大缺陷,但在當時來說,科舉制已經是一種很公平的選拔人才方式。

隋朝之前,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但成了世族大家壟斷人才選拔的手段。“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體現出九品中正制選拔人才的依據是門第出身,而不是才華。科舉制出現後,真正意義上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壟斷局面,讓更多寒門學子有機會接觸到權力至高點,並一直延續到近代。期間科舉制不斷完善,對我國古代教育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當然,隋朝對於中國的影響不止於這幾點,可僅憑這幾點就可以看出隋朝對於中國影響之大。隋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統一,我們現在能夠有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場景,離不開隋朝的貢獻。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科舉制的施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就憑這些,隋朝就可以影響中國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