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古稱“啓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着仲春時節的開始。驚蟄開始之後,氣溫開始逐漸轉暖,細菌病毒也隨之大量繁殖,而我們的身體剛剛經過寒冷的冬季,還沒有完全適應溫暖的環境,很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在驚蟄時節,懂得養生調理非常關鍵。
一、驚蟄習俗
1、喫梨:驚蟄有喫梨的習俗。驚蟄節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口乾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喫梨的風俗習慣。
2、蒙鼓皮:響雷,是驚蟄節氣的重要特徵。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3、打小人:香港、澳門一向有“打小人”的習俗。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犯之則在年內遭邪惡小人興風作浪,阻撓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因此大家都要買份紙料,內含紙老虎、吉紙、小人紙等去“打小人”。
4、祭白虎化解是非: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稱白虎爲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製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
二、驚蟄養生
驚蟄時節,氣候變暖,大地回春,也是疾病的高發時節,因此大家在驚蟄一定要順應時節調理身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如果在驚蟄時節把身體調理好,那麼這一個春天都不會被疾病所困擾。
1、防疾病: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2、宜健走:驚蜇過後,如果沒有“倒春寒”,氣溫就會真正升高,春天的風采將全部展現出來,此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房門,到室外運動鍛鍊。但是因爲剛剛經過寒冷漫長的冬季,人體的各個器官功能還沒有恢復到最佳狀態,特別是關節和肌肉還沒有得到充分的伸展,所以不宜進行過於激烈的體育運動。此時最好的運動方式是“健走”。“健走”既不是散步,也不是競走,而是一種介於二者之間的運動形式。“健走”的姿勢要點是:後腿用力蹬地,前腿盡力上擡,這樣兩腿肌肉同時用力,大步、快速地向前行走。這樣,肌肉得以伸展,肺部得到洗滌,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改善,健康不期而至。
3、調養肝臟: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喫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
4、忌生冷:驚蟄陽氣始動,全身的陽氣尚不充沛,寒冷食物容易損害人體稚嫩的陽氣,或者說會損害人體的少陽相火(生理之火),不利於人體氣機的疏泄、暢達。不宜過多食用冷飲、寒涼水果、生冷海鮮等。
5、慎食酸性藥食:驚蟄是養肝時期,中醫素有“酸入肝”的理論,認爲山楂、五味子、烏梅、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藥物可以滋肝陰,養肝血,達到柔肝、調肝的目的。但同時酸性也有收斂、固澀的特性。食用過多的酸性藥食反而妨礙人體氣機的疏泄,不利於人體陽氣的生髮。故飲食中慎食酸性藥食,以免妨礙氣血運行。
6、宜清淡: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並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喫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諸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三、驚蟄飲食
驚蟄時節,也應在飲食上着手進行體制調養,以達到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功效。下面、給大家推薦兩款適合驚蟄時節食用的調理膳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家嘗試製作。
1、桑椹桂圓飲:鮮桑葚60克,桂圓肉30克。將桑葚、桂圓肉洗淨,加水適量,燉爛。適於心悸氣促,失眠多夢,汗出,頭目眩暈者食用。
2、冰糖梨粥:大米150克、梨一個,大棗五個、枸杞二十粒,冰糖適量。大棗和枸杞洗淨,用水泡20分鐘;鍋裏放入適量水,加入大米和大棗,大火燒開轉中火,邊煮邊攪拌。煮20分鐘後,加入切好的梨塊,繼續煮半小時。待粥煮熟後,加入枸杞和冰糖攪勻,再煮兩三分鐘即可。
(聲明:本文僅爲科普文章,無產品宣傳等其他廣告、誘導內容)
驚蟄,古稱“啓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着仲春時節的開始。驚蟄開始之後,氣溫開始逐漸轉暖,細菌病毒也隨之大量繁殖,而我們的身體剛剛經過寒冷的冬季,還沒有完全適應溫暖的環境,很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在驚蟄時節,懂得養生調理非常關鍵。
一、驚蟄習俗
1、喫梨:驚蟄有喫梨的習俗。驚蟄節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口乾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喫梨的風俗習慣。
2、蒙鼓皮:響雷,是驚蟄節氣的重要特徵。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3、打小人:香港、澳門一向有“打小人”的習俗。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犯之則在年內遭邪惡小人興風作浪,阻撓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因此大家都要買份紙料,內含紙老虎、吉紙、小人紙等去“打小人”。
4、祭白虎化解是非: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稱白虎爲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製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
二、驚蟄養生
驚蟄時節,氣候變暖,大地回春,也是疾病的高發時節,因此大家在驚蟄一定要順應時節調理身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如果在驚蟄時節把身體調理好,那麼這一個春天都不會被疾病所困擾。
1、防疾病: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2、宜健走:驚蜇過後,如果沒有“倒春寒”,氣溫就會真正升高,春天的風采將全部展現出來,此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房門,到室外運動鍛鍊。但是因爲剛剛經過寒冷漫長的冬季,人體的各個器官功能還沒有恢復到最佳狀態,特別是關節和肌肉還沒有得到充分的伸展,所以不宜進行過於激烈的體育運動。此時最好的運動方式是“健走”。“健走”既不是散步,也不是競走,而是一種介於二者之間的運動形式。“健走”的姿勢要點是:後腿用力蹬地,前腿盡力上擡,這樣兩腿肌肉同時用力,大步、快速地向前行走。這樣,肌肉得以伸展,肺部得到洗滌,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改善,健康不期而至。
3、調養肝臟: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喫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
4、忌生冷:驚蟄陽氣始動,全身的陽氣尚不充沛,寒冷食物容易損害人體稚嫩的陽氣,或者說會損害人體的少陽相火(生理之火),不利於人體氣機的疏泄、暢達。不宜過多食用冷飲、寒涼水果、生冷海鮮等。
5、慎食酸性藥食:驚蟄是養肝時期,中醫素有“酸入肝”的理論,認爲山楂、五味子、烏梅、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藥物可以滋肝陰,養肝血,達到柔肝、調肝的目的。但同時酸性也有收斂、固澀的特性。食用過多的酸性藥食反而妨礙人體氣機的疏泄,不利於人體陽氣的生髮。故飲食中慎食酸性藥食,以免妨礙氣血運行。
6、宜清淡: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並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喫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諸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三、驚蟄飲食
驚蟄時節,也應在飲食上着手進行體制調養,以達到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功效。下面、給大家推薦兩款適合驚蟄時節食用的調理膳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家嘗試製作。
1、桑椹桂圓飲:鮮桑葚60克,桂圓肉30克。將桑葚、桂圓肉洗淨,加水適量,燉爛。適於心悸氣促,失眠多夢,汗出,頭目眩暈者食用。
2、冰糖梨粥:大米150克、梨一個,大棗五個、枸杞二十粒,冰糖適量。大棗和枸杞洗淨,用水泡20分鐘;鍋裏放入適量水,加入大米和大棗,大火燒開轉中火,邊煮邊攪拌。煮20分鐘後,加入切好的梨塊,繼續煮半小時。待粥煮熟後,加入枸杞和冰糖攪勻,再煮兩三分鐘即可。
(聲明:本文僅爲科普文章,無產品宣傳等其他廣告、誘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