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華夏族爲主體、多民族共融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首創了很多制度,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那麼,秦朝有哪些制度呢?走進KOK娱乐商學院歷史大講壇詳細瞭解!
一、政治方面
1、皇帝制:秦王嬴政兼收採納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尊號,宣佈自己爲這個國家的第一個皇帝,後世子孫代代相承,遞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萬世皇帝。廢除諡號,規定皇帝自稱曰“朕”,並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和文書制度。皇帝制下,國家的一切權力即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等大權總攬於皇帝一人之手。
2、三公九卿制:秦統一六國後,爲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在確立皇權至高無上的基礎上,在中央設立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建立起了三公九卿制度。以三公九卿爲主的中央政府各級官員,在地位、職責和權利等方面都處於互相配合、互相牽制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軍國大事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縣制度:秦統一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機構共分郡、縣、鄉、裏四級。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級統治機構,郡設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設若干縣,縣置縣令(長)、縣丞和縣尉,他們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縣以下有鄉、裏等基層機構,鄉有鄉吏,裏有裏典。
4、法律制度:秦帝國制定的法律十分細密、嚴苛,是秦始皇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工具。秦律有兩大特點:輕罪重罰、繁密苛酷。除律之外,還有補充的“令”,以及以典型案例作爲判決依據的“廷行事”。秦律的嚴酷還體現在“連坐法”,一人犯罪,不僅罪及妻兒家室,還罪及鄰里。
二、經濟方面
1、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階級統治的經濟基礎。封建政權保護土地私有制,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組織,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從而鞏固其統治。同時,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賦稅負擔。
2、統一度量衡:秦始皇用商鞅時制定的度量衡標準器,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今見秦朝權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頒佈的統一度量衡的詔書。秦始皇還用法律規定了度量衡器誤差的允許限度,他規定六尺爲步,二百四十步爲畝。
3、統一貨幣:秦始皇廢止戰國時各國形制和輕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貨幣,改以黃金爲上幣,以鎰(二十兩)爲單位;以秦國舊行的圓形方孔銅錢爲下幣,文曰半兩,重如其文。
4、統一車軌、馳道: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爲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
三、文化方面
1、書同文,統一文字:小篆是當時的官方文字,民間則使用更加簡易的隸書。文字的統一,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秦統一文字後,漢字的字形結構基本定型,影響深遠。
2、以法爲教,以吏爲師:秦朝只許官府辦學,規定了教師的資格(官吏,當時設有專門擔任教師的官吏),又規定了統一學習的內容,嚴禁私學,實行愚民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秦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由此開始的政治、經濟制度在以後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有着極爲深遠的影響。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華夏族爲主體、多民族共融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首創了很多制度,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那麼,秦朝有哪些制度呢?走進KOK娱乐商學院歷史大講壇詳細瞭解!
一、政治方面
1、皇帝制:秦王嬴政兼收採納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尊號,宣佈自己爲這個國家的第一個皇帝,後世子孫代代相承,遞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萬世皇帝。廢除諡號,規定皇帝自稱曰“朕”,並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和文書制度。皇帝制下,國家的一切權力即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等大權總攬於皇帝一人之手。
2、三公九卿制:秦統一六國後,爲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在確立皇權至高無上的基礎上,在中央設立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建立起了三公九卿制度。以三公九卿爲主的中央政府各級官員,在地位、職責和權利等方面都處於互相配合、互相牽制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軍國大事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縣制度:秦統一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機構共分郡、縣、鄉、裏四級。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級統治機構,郡設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設若干縣,縣置縣令(長)、縣丞和縣尉,他們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縣以下有鄉、裏等基層機構,鄉有鄉吏,裏有裏典。
4、法律制度:秦帝國制定的法律十分細密、嚴苛,是秦始皇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工具。秦律有兩大特點:輕罪重罰、繁密苛酷。除律之外,還有補充的“令”,以及以典型案例作爲判決依據的“廷行事”。秦律的嚴酷還體現在“連坐法”,一人犯罪,不僅罪及妻兒家室,還罪及鄰里。
二、經濟方面
1、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階級統治的經濟基礎。封建政權保護土地私有制,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組織,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從而鞏固其統治。同時,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賦稅負擔。
2、統一度量衡:秦始皇用商鞅時制定的度量衡標準器,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今見秦朝權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頒佈的統一度量衡的詔書。秦始皇還用法律規定了度量衡器誤差的允許限度,他規定六尺爲步,二百四十步爲畝。
3、統一貨幣:秦始皇廢止戰國時各國形制和輕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貨幣,改以黃金爲上幣,以鎰(二十兩)爲單位;以秦國舊行的圓形方孔銅錢爲下幣,文曰半兩,重如其文。
4、統一車軌、馳道: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爲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
三、文化方面
1、書同文,統一文字:小篆是當時的官方文字,民間則使用更加簡易的隸書。文字的統一,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秦統一文字後,漢字的字形結構基本定型,影響深遠。
2、以法爲教,以吏爲師:秦朝只許官府辦學,規定了教師的資格(官吏,當時設有專門擔任教師的官吏),又規定了統一學習的內容,嚴禁私學,實行愚民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秦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由此開始的政治、經濟制度在以後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有着極爲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