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引起“四高”的危險食物要警惕!
2023-01-13

在一項基於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新分析中發現,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症、高血糖、高體重(超重和肥胖)在內的“四高”,已經成爲全球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成功降低冠心病相關死亡率的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是早期採用全人羣的預防措施,即有效實施針對各種危險因素的干預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高血糖、超重或肥胖、戒菸、減鹽等等。現如今“四高”困擾着很多人,無論是疾病預防,還是患病後的自我調理,都離不開飲食。所以這份“危險食物”清單,讓你遠離疾病,一定要收藏!

四高,高血壓,高脂血症,高血糖,高體重

一、升糖快的食物

升糖指數(GI)是指攝入食物後,身體中血糖變化程度。攝取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血糖值會急劇上升造成胰島細胞壓力過大,糖友因爲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出現高血糖。

1、稀飯:很多老年人喜歡喝熬得軟軟爛爛的稀飯,但其實比起米飯和饅頭,軟爛的稀飯更容易升高餐後血糖。這是因爲食物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則升糖指數越高。粥熬的時間長,大米中的澱粉就部分分解成了短鏈的碳水化合物,如糊精。糊精比澱粉更易消化吸收,在人體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後,直接升高血糖濃度,即升高餐後血糖。

2、土豆泥:把土豆煮熟搗碎做成土豆泥,其釋放到血液中的糖要比薯條多很多。土豆和其他碳水化合物都含有大量的澱粉顆粒。通過加熱和研磨等程序,增加了食物的表面積,使其更容易被腸道吸收和消化,從而將澱粉質轉化爲糖,加速釋放糖到血液中的速度。


二、嘌呤高的食物

長期過多攝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造成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不但會使患痛風性關節炎或腎結石風險增加,血尿酸偏高者還會加重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及腎病的發病率和病情嚴重程度。

1、動物內臟:有研究團隊測定了174種動物性食物及190種植物性食物的嘌呤含量(計總嘌呤含量)後發現,動物內臟是“嘌呤大王”,嘌呤含量極高,尤其是豬肝,達2752毫克/千克,高尿酸和痛風患者不能食用。

2、魚蝦蟹貝:從測定結果看,各種海鮮河鮮中貽貝肉嘌呤含量很高(達4135毫克/千克,比豬肝還高),但總體來看,蝦類食物嘌呤含量最高。對於高尿酸及痛風患者,海鮮儘量不喫,魚肉可少量食用(在不引起不適和相關症狀的前提下)。

3、幹菌藻類:幹菌藻類和幹豆類嘌呤含量普遍高於其他食品,紫菜比貽貝肉和豬肝都高,幹猴頭菇等菌類嘌呤較高,儘量少喫。


三、膽固醇高的食物

膽固醇有好壞之分,“壞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攝入過多會被氧化,變性後會成爲誘發血管炎症的因素之一,最終可造成沉積和動脈狹窄,引發心血管疾病。

1、豬、牛、羊等動物腦: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豬腦中膽固醇含量堪稱食品屆的冠軍了,每100克豬腦的膽固醇含量約爲3100毫克,其次爲牛腦和羊腦,分別爲2670毫克和2099毫克。因此,高血脂患者應該杜絕喫該類食品。

2、乾製海產品:很多人知道動物內臟膽固醇高,但對魷魚、鮑魚、蟶子等貝殼類和軟體類水產品的膽固醇含量高卻知之甚少,尤其是其乾製品,膽固醇含量非常高。新鮮或泡發的鮮魷魚中膽固醇含量與動物內臟相當,而魷魚乾的含量則更高,食用一定要限量。


四、脂肪量高的食物

脂肪喫多了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肥胖或超重,而肥胖可以說是“百病之源”。

1、豬蹄:很多人都聽說過,喫豬蹄可以補充膠原蛋白,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但是從豬蹄中攝取膠原蛋白,到轉化爲皮膚中的膠原蛋白,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後能否“長”在臉上尚無定數。而且豬蹄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很高,豬蹄中的脂肪含量比牛肉和羊肉都高,喫太多豬蹄不但不能美容養顏,反而可能會引起超重和肥胖。

2、肥牛、肥羊:牛羊肉的平均脂肪含量是比豬肉低,但也分我們實際食用的部位,肥牛片和肥羊片都是牛羊身上比較肥的地方,屬於高脂肪肉品,脂肪含量可達30%以上。而很多人喜歡在喫火鍋時點“雪花牛肉”,這種肉脂肪含量更高,白色的花紋其實就是綿密細膩的脂肪,大理石般的花紋其實就是肥肉和瘦肉融爲一體呈現出來的。


五、輕鬆降“四高”

1、降壓--曲池穴:曲池穴位於肘橫紋上,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取穴時,將手彎曲,橫紋盡處,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即曲池穴。可每天上午6-10點,下午3-5點高血壓容易發作的時段做。敲打,將右手手掌攤開,左臂微微彎曲,用右手的掌側敲打左手手肘的曲池穴處,左右交換,各敲打100次。按揉,左臂微微彎曲,用右手食指按壓在曲池穴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部,與曲池穴相對),食指用力按揉曲池穴,左右交換,各100下。孕婦不宜拍打或者按揉曲池穴,容易造成流產。

2、降糖--然谷穴:然谷是腎經氣血流經的部位。它的位置在足內側,首先找到腳的內踝骨,在內踝骨往前斜下方2釐米處有個高骨,高骨的下緣就是然谷穴。用拇指加力按雙腳內側的然谷穴,當感覺有酸脹感時再鬆開,再按下去,再鬆開。如此反覆10~20次,堅持每天按揉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3、排尿酸--太溪穴:太溪穴是匯聚腎經元氣的“長江”。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爲“回陽九穴之一”,認爲它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按摩時不必拘泥於方法,每次5分鐘左右便可。

4、降血脂--豐隆、足三裏、內關穴:高血脂病人取仰臥位,用拇指指腹正時針按揉內關,足三裏,豐隆穴,每穴按摩5至10分鐘,以得氣爲好。另外,還可以採用滾、按、揉、推、拿、撥、叩等手法,以病人自覺明顯酸、脹感爲度。

這些引起“四高”的危險食物要警惕!

在一項基於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新分析中發現,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症、高血糖、高體重(超重和肥胖)在內的“四高”,已經成爲全球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成功降低冠心病相關死亡率的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是早期採用全人羣的預防措施,即有效實施針對各種危險因素的干預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高血糖、超重或肥胖、戒菸、減鹽等等。現如今“四高”困擾着很多人,無論是疾病預防,還是患病後的自我調理,都離不開飲食。所以這份“危險食物”清單,讓你遠離疾病,一定要收藏!

四高,高血壓,高脂血症,高血糖,高體重

一、升糖快的食物

升糖指數(GI)是指攝入食物後,身體中血糖變化程度。攝取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血糖值會急劇上升造成胰島細胞壓力過大,糖友因爲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出現高血糖。

1、稀飯:很多老年人喜歡喝熬得軟軟爛爛的稀飯,但其實比起米飯和饅頭,軟爛的稀飯更容易升高餐後血糖。這是因爲食物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則升糖指數越高。粥熬的時間長,大米中的澱粉就部分分解成了短鏈的碳水化合物,如糊精。糊精比澱粉更易消化吸收,在人體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後,直接升高血糖濃度,即升高餐後血糖。

2、土豆泥:把土豆煮熟搗碎做成土豆泥,其釋放到血液中的糖要比薯條多很多。土豆和其他碳水化合物都含有大量的澱粉顆粒。通過加熱和研磨等程序,增加了食物的表面積,使其更容易被腸道吸收和消化,從而將澱粉質轉化爲糖,加速釋放糖到血液中的速度。


二、嘌呤高的食物

長期過多攝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造成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不但會使患痛風性關節炎或腎結石風險增加,血尿酸偏高者還會加重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及腎病的發病率和病情嚴重程度。

1、動物內臟:有研究團隊測定了174種動物性食物及190種植物性食物的嘌呤含量(計總嘌呤含量)後發現,動物內臟是“嘌呤大王”,嘌呤含量極高,尤其是豬肝,達2752毫克/千克,高尿酸和痛風患者不能食用。

2、魚蝦蟹貝:從測定結果看,各種海鮮河鮮中貽貝肉嘌呤含量很高(達4135毫克/千克,比豬肝還高),但總體來看,蝦類食物嘌呤含量最高。對於高尿酸及痛風患者,海鮮儘量不喫,魚肉可少量食用(在不引起不適和相關症狀的前提下)。

3、幹菌藻類:幹菌藻類和幹豆類嘌呤含量普遍高於其他食品,紫菜比貽貝肉和豬肝都高,幹猴頭菇等菌類嘌呤較高,儘量少喫。


三、膽固醇高的食物

膽固醇有好壞之分,“壞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攝入過多會被氧化,變性後會成爲誘發血管炎症的因素之一,最終可造成沉積和動脈狹窄,引發心血管疾病。

1、豬、牛、羊等動物腦: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豬腦中膽固醇含量堪稱食品屆的冠軍了,每100克豬腦的膽固醇含量約爲3100毫克,其次爲牛腦和羊腦,分別爲2670毫克和2099毫克。因此,高血脂患者應該杜絕喫該類食品。

2、乾製海產品:很多人知道動物內臟膽固醇高,但對魷魚、鮑魚、蟶子等貝殼類和軟體類水產品的膽固醇含量高卻知之甚少,尤其是其乾製品,膽固醇含量非常高。新鮮或泡發的鮮魷魚中膽固醇含量與動物內臟相當,而魷魚乾的含量則更高,食用一定要限量。


四、脂肪量高的食物

脂肪喫多了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肥胖或超重,而肥胖可以說是“百病之源”。

1、豬蹄:很多人都聽說過,喫豬蹄可以補充膠原蛋白,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但是從豬蹄中攝取膠原蛋白,到轉化爲皮膚中的膠原蛋白,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後能否“長”在臉上尚無定數。而且豬蹄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很高,豬蹄中的脂肪含量比牛肉和羊肉都高,喫太多豬蹄不但不能美容養顏,反而可能會引起超重和肥胖。

2、肥牛、肥羊:牛羊肉的平均脂肪含量是比豬肉低,但也分我們實際食用的部位,肥牛片和肥羊片都是牛羊身上比較肥的地方,屬於高脂肪肉品,脂肪含量可達30%以上。而很多人喜歡在喫火鍋時點“雪花牛肉”,這種肉脂肪含量更高,白色的花紋其實就是綿密細膩的脂肪,大理石般的花紋其實就是肥肉和瘦肉融爲一體呈現出來的。


五、輕鬆降“四高”

1、降壓--曲池穴:曲池穴位於肘橫紋上,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取穴時,將手彎曲,橫紋盡處,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即曲池穴。可每天上午6-10點,下午3-5點高血壓容易發作的時段做。敲打,將右手手掌攤開,左臂微微彎曲,用右手的掌側敲打左手手肘的曲池穴處,左右交換,各敲打100次。按揉,左臂微微彎曲,用右手食指按壓在曲池穴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部,與曲池穴相對),食指用力按揉曲池穴,左右交換,各100下。孕婦不宜拍打或者按揉曲池穴,容易造成流產。

2、降糖--然谷穴:然谷是腎經氣血流經的部位。它的位置在足內側,首先找到腳的內踝骨,在內踝骨往前斜下方2釐米處有個高骨,高骨的下緣就是然谷穴。用拇指加力按雙腳內側的然谷穴,當感覺有酸脹感時再鬆開,再按下去,再鬆開。如此反覆10~20次,堅持每天按揉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3、排尿酸--太溪穴:太溪穴是匯聚腎經元氣的“長江”。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爲“回陽九穴之一”,認爲它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按摩時不必拘泥於方法,每次5分鐘左右便可。

4、降血脂--豐隆、足三裏、內關穴:高血脂病人取仰臥位,用拇指指腹正時針按揉內關,足三裏,豐隆穴,每穴按摩5至10分鐘,以得氣爲好。另外,還可以採用滾、按、揉、推、拿、撥、叩等手法,以病人自覺明顯酸、脹感爲度。